深圳再添一所高水平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亮相高交会
2020-11-13 12: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科院深理工确定选址光明科学城,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深圳再添一所高起点的大学。在本届高交会上,筹备中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中科院深理工)正式亮相,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

中科院旗下第四所大学选址光明科学城

据介绍,中科院深理工是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院)的科教基础,整合中国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力量而建设的大学,也是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后,中科院在国内设立的第四所大学。

据了解,今年十月,中科院深理工确定选址光明科学城,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位于光明区内滨海明珠工业园的9.5万平方米作为中科院深理工的过渡校区,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中科院深理工的展区

“我们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大学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有利于‘0-1’发明发现的科研环境,与产业无缝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建立‘三院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专业、年级、背景的限制,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训练,培养有产业意识的科学家有科研意识的企业家。”樊建平表示。

培养模式:学院、书院、研究院“三院一体”

在学科设置上,中科院深理工瞄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围绕“新基建”重点领域,布局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等六大优势学科领域。

首批开设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5个专业,相应设立工程生物、生命健康、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六大学院和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形成涵盖理、工、医、管等门类的学科体系。

中科院深理工建立学院、书院、研究院“三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主要负责教育及部分基础研究;书院侧重学生创业意识人格培养,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立体培育“全人格”学生;研究院则以科研为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

部分科研成果

大学建设依托中科院强大底蕴

中科院深理工的问世,背后是深圳先进院14年来的不断积累。

从联合研制中国首型3.0T核磁共振,打破洋品牌垄断,到世界首创超声脑调控方法及验证系统;

从成功制备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到自主研发的超薄芯片临时键合胶材料替代美国进口;

从累计发表论文超11000篇,专利申请总量超9000件,2019年PCT专利总量全球第二,到与产业界合作项目金额累计超20亿元,孵化企业达1025家

……

深圳先进院作为深圳首个科研“国家队”,历经14年的发展,已经打造出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用亮眼的成绩向社会诠释了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之路。本届高交会上,深圳先进院携200余项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亮相5号展馆。

目前,深圳先进院汇聚735位海归、428位研究生导师,培养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5位博士后、9000余名研究生,9个研究平台、近百个实验室,累计输出人才1.3万。这些数字,为建设中科院深理工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中科院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在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时表示,“中科院深理工不是从0开始,是有‘根’有‘魂’的,它是在深圳先进院14年的体制机制和研学产资的成果上‘长’出来的,二者是深度融合的关系。”

人才团队

建设高水平一流研究型大学

据了解,中科院深理工目前全职教职人员均具备博士学历,其中60%具有海外经历,拥有包括中国和发达国家院士6人、国家杰青10人、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依托深圳先进院获批国家、省市级人才计划总计1200人次,并“整团队成建制”引进32支创新团队,建设2个诺奖实验室。

基于“三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科院深理工将打造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粤港澳合作及国际化办学三大特色。践行“知行合一,理德正行”的育人理念,中科院深理工将持续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理工为基,科学引领,培育兼具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梦想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公办高校的建设路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标杆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中科院深理工,将办成一所中国最开放的大学,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和产业结合最紧密的大学。我们希望那些想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的青年、想成为商业领袖的青年,选择我们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樊建平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