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翔宇 实习生 卫弥萱
近日,“凡尔赛文学”大行其道,在网络上被广泛关注与热议。除了将其带火的博主“蒙淇淇77”以及最早提出“凡尔赛文学”概念的博主“小奶球”之外,越来越多的网友在微博、朋友圈里,或模仿“凡学”文体写几句文案,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继“名媛拼单”“打工人”之后,“凡尔赛文学”成为广大网友又一场网络狂欢。
不经意间的“贵族”烦恼
博主“小奶球”表示,“凡尔赛文学”的概念是从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获得灵感的。延续“凡尔赛”所代表的奢靡生活,“凡尔赛文学”意指运用文字来表现生活得高贵、奢华,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如今一般用于调侃。而发表这类言论的人则被称为“凡尔赛人”。
今年3月,“小奶球”首次在微博提出“凡尔赛文学”这个概念,组建话题#凡尔赛文学研究与实践#,记录下身边人的“凡尔赛文学”。5月,她又推出视频《凡尔赛公开课》,教网友如何“鉴凡”。
根据“小奶球”的说法,“凡尔赛文学”包含“三要素”:1、先抑后扬,明贬暗褒;2、自问自答;3、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这样故作不经意地流露出贵族烦恼,是一种看似抱怨、实则暗喜的高级炫耀手法,用知名主持人何炅的话来说:“用最低的调,炫最高的耀。”这种炫耀不限于物质方面,也包括学识、品位、外表等,网友总结为“万物皆可凡尔赛”。
除了微博之外,豆瓣也成了网友们讨论“凡学”的重要阵地。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里的“凡尔赛人”发文“鉴凡”,即收集身边人的疑似言论并分享到小组,大家一起鉴定是否属于“凡尔赛文学”。同时,网友一起研究怎样回复才能“拆凡”,即拆穿并破解原文中的炫耀感。根据网友从诸多案例中的总结,拆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顺着那人的说法来说,二是“以凡攻凡”“比你更凡”。
自我保护的炫耀方式
某种程度上,“凡学”的形成,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人生以两种爱为贯穿的主轴,第一种是对两性之爱的追求,第二种是对世人之爱的追求。”其中的“世人之爱”就是一种被爱的心理,大部分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欣赏、肯定,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渴望自我身份被认同本身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表示,“凡尔赛文学”的出现,起到了“委婉地炫耀”“多角度炫耀”的效果。郑焕钊举例,当一个人发朋友圈说“只有我觉得星巴克的拿铁不好喝吗”,既表明他有着较高的消费能力,又能体现他可能喝过很多咖啡、有一定的品位。“这种委婉式秀优越,在当今社会更容易被接受,不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而且通过否定和怀疑的语气,还能加了一层‘见多识广’的含义在其中,一举两得,一句两秀。”
“直接表达一种尖锐的观点,在互联网语境下不能确保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有些人选择用委婉方式来表达,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郑焕钊说,“凡尔赛文学”是一种“防守式进攻”,在表达方式上貌似削弱了炫耀的成分,实则并没有减轻炫耀的程度,反而除了物质之外,还增添了其他炫耀的元素。“‘凡学’能有效避免‘杠精’直接开杠,以退为进,自贬自嘲,保护自己不遭受网络暴力的同时又能起到炫耀的目的,很有技巧性。”
从直接晒出名包名表名车,到如今的“凡尔赛文学”,互联网炫富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着。“实际上有些人并不是真的炫富,而是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在互联网狂欢文化里,‘凡学’被很多人当成段子来处理。”郑焕钊说道,网友们化身“上流成功人士”,通过“现身说法”来起到嘲讽的作用,为话题增加了热度。
对优越感的解构抗争
“凡尔赛文学”作为半年前的互联网话题,为何近期又再次被热议?如今的“凡学”从金钱物质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其破圈的是微博作家“蒙淇淇77”的一系列微博,堪称“凡尔赛文学教科书”。
“蒙淇淇77”在她的一条微博中写道:“朋友问他怎么突然换了个别墅,他说,之前小区停车场的充电桩不够用,物业又不让装。为了他的特斯拉,他只能换个带私人车库的,必须有私人车库,才能装私人充电桩。哦,他对特斯拉才是真爱。我在旁边翻了白眼。他笑得可开心了,一把抱住我:‘哟,吃醋了?’”貌似云淡风轻的语气,却把拥有别墅、特斯拉以及跟老公的甜蜜感情包含在其中。
在如今热议的“凡学体”中,不仅仅是金钱等物质被频繁提到,其他能够展示优越感的如身份特权、长相身材、学历见闻等,也纷纷被提及。关于这些言论的真伪,无法去一一考证,然而对于这种网络狂欢现象的出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松坡(化名)表示,这是“一种全体网民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建构的文化现象,与之前的‘名媛拼单’‘打工人’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网民由于身份阶层不同,从自身的角度共同参与文化建构和解构。”
在互联网环境下,广大网民被赋权,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松坡表示,“凡尔赛文学”的走红正是网民赋权的表现,同时也是网民的“日常抗争”。“过去,一旦出现这种秀优越的言论,就容易被网友攻击。”松坡认为,现在很多人会选取一种更加柔和的方式来消解他人的炫耀,“凡学”就是网民的自我标榜或者自嘲,通过戏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状态或观点。“一开始炫耀的那些人,可能只是正常状态的一种表达,并在不经意间建构了一种‘凡尔赛’文化。被网友借鉴并反讽后,这就形成了某种解构。在建构和解构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量的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总体来说是一种进步。”
【鉴凡】
除了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实际上,“凡尔赛文学”还充斥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郭敬明在他的《小时代》系列中,就打造了一个飘在天上的“凡尔赛”世界,无论是从没坐过高铁、出了上海内环就过敏的顾里,还是住着水晶宫、用不同杯子喝水的宫洺,都给人一种不真实感。面对“凡学”的各种表现形式,鉴定一句话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凡学”,是对受众的一种考验。
例一:《小时代》顾里对顾源说:“你之所以能说钱不重要、我没钱还会不会爱我,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是因为你从没过过没有钱的日子。你拿着40万额度的信用卡,无所顾忌地在poss机上出单,只为了一只好看的手表、一件好看的衣服,你是在用高贵的姿态扮演落魄的贵族,还假惺惺地演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戏码,你莎士比亚看多了!”
鉴定:表面看来,顾里是在对顾源进行指责,实际上,是在对二人阶层的肯定以及身份优越的炫耀,体现了作者郭敬明深厚的“凡学”功力。《小时代》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豪车、大牌化妆品和名牌首饰,被戏称为“年轻人的奢侈品启蒙教材”,而郭敬明本人也被网友称作“资深凡学家”。
例二:“给我送个钥匙有啥用嘛?要是像别人的男朋友送汉堡奶茶就好了。钥匙能当饭吃吗?无语 =_=”
鉴定:晒男友送的豪车,运用生气和捂脸表情表达暗暗地无奈和责备,一出手就是“老凡尔赛”了。
例三:“今天直播被问最多的一句话:‘你是混血吗?’‘是新疆妹妹吗?’嗯,我混城乡结合部的,是贫民窟女孩。”
鉴定:这位选手熟练地运用了“凡尔赛三要素”之灵活运用第三视角,以他人视角来夸赞自己,并附上截图证据,是“凡学家”无疑了。
【拆凡】
除了鉴定一个人的言论是否属于“凡尔赛文学”之外,如何回复别人的“凡学”,是许多网友更为关心的事情。“不评论吧,又有点看不惯;评论吧,又不好直接开怼,就不知道说些什么比较好。”网友@aacilnorxy表达了他的纠结。根据网友总结的两大拆凡方式“顺着话说”和“以凡攻凡”,来进行一波实操。
例一:“好久没素颜出门了。今天出门买杯奶茶被人要了微信?而且我嘴角还长了一颗很大的痘。认真的吗???”
拆凡:“痘痘严重吗?推荐你试试红霉素软膏,我觉得挺好用的。”(语气用词要非常诚恳,抓住明贬之处表示关心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二:“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鸡蛋有壳的,以前都吃管家剥好的,一直以为鸡蛋都是白色的软软的。”
拆凡:“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你这样说我才知道鸡会生蛋,以前都是吃管家送来的,一直以为鸡蛋都是管家生的。”(既顺着话说,又“以凡攻凡”,拆凡水平可谓是炉火纯青)
【溯凡】
“凡尔赛文学”是今年才出现的概念,然而,这种表达形式古今中外均不乏例子。在网友的讨论中,李白诗作《古朗月行》中的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被大家高呼:“一开口就是老‘凡尔赛’了!”网友解读,李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在还不认识月亮的年纪,就已经认得白玉盘,展现出优越的家境,是“凡学”的体现。那么除了李白之外,古代还有其他“凡学家”吗?
西晋时期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便为人津津乐道。有一回,王恺从宫里拿到一个二尺高的珊瑚树,据说这个珊瑚树是世间稀品,于是向石崇炫耀。石崇看了看,随手把珊瑚树打碎了。王恺认为石崇嫉妒自己,声色俱厉地数落他。石崇说,没事,我送你一个更好的。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搬了出来,有的珊瑚树高达三四尺,而且这样的多达六七棵。王恺甚是恍惚神伤,可谓是“凡学家”碰上了“拆凡高手”。
宋代吴处厚在其撰写的《青箱杂记》中曾记载,晏殊的出身虽然比较普通,但是文章的格调以及炫富的味道却浑然天成。晏殊曾经看李庆孙写的《富贵曲》中的句子“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随即评价说,这是要饭的、没见过啥叫富贵。晏殊的词句中,从来不说金玉名牌,只写家里的景色,比如“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通过对家中景色的描写,侧面展现自家豪宅之大、景色之美,真可谓是富有文化的“凡学家”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图片 | 资料图片
责编 |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