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主办方供图
深圳读书月期间,著名作家迟子建从哈尔滨前往深圳,在中心书城同深圳市民分享新书《烟火漫卷》,不同的城市有着同样的人间烟火。迟子建与深圳作家杨争光展开对谈,两人一致认为写好城市文学的秘诀在于写好城市里的人和风物。
如果说哈尔滨书写的是从晚清历史中走来的北方口岸城市中多元文化交织的舞曲,那么深圳则书写了现代中国经济腾飞的壮歌。一座城市的崛起,既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史,也蕴含了随着城市兴衰而命运浮沉的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城市文学地理坐标
分享会现场,迟子建与杨争光就文学地理坐标、城市文学等话题展开对谈。
每个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理坐标,“哈尔滨”是迟子建笔下继“北极村”之后第二个精神家园,将城市生活作为小说的焦点,对迟子建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能够写好乡村的作家很多,能够写好城市的作家也很多,但能同时将乡村与城市都写得如此生动的,迟子建当属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个。
正如格非的评价,《烟火漫卷》中所有人都不是单个的,他们相互关联:一簇一簇的人、一组一组的人、一个一个的家庭,他们是什么样的命运,他们有怎样的“秘密”,一步步牵动着我们读完小说。
这些人物由刘建国串起,每一个都自有来处,又往归处。共同构架起了浑厚古城中当下生活的命运交响。
阿来评价其中的城市书写时说:“过去所写的乡愁都是农村,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唤写城市文学。这次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城市,就像小说里最重要的角色一样,整体地出现了,包括建筑,地理,人文等等。”
以坚韧之姿重归来处
深圳,四面八方汇聚在此的居民,是否也如《烟火漫卷》中的刘建国、黄娥一般,在城市的八街九陌之间,寻找着,奔赴着;也在尘埃落定之后,依旧以坚韧之姿重归来处。
也许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深圳居民,无法亲见北方冰雪都市的黎明黄昏,但漫卷城市的,必是同样一种温暖的烟火,同样有无数散发着蓬勃生气的生命。他们在命运沉浮之中,依然笃定坚实地前行,去奔赴更笃定的未来。
“迟子建能写漠河,也能写满洲国,也能写哈尔滨,而且都写的非常精彩,其秘诀就是对人的描写。”杨争光认为,这一点对深圳的写作者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很多从打工文学成长起来的写作者,“立志写深圳的青年作家,可以向迟子建、王安忆学习,去了解深圳,了解深圳的人。”
迟子建表示,小说是要写人,把人写好了,抓住人性,才有可能写出一部好的作品,“可是不要忘了仅仅有人,还要有风物。自然、生灵,甚至我面前的桌子,在我眼里这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个作家要怀着感恩的心的时候,当你把这一切看成有生命的时候,怜悯就会产生,慈悲就会产生。”
在迟子建看来,无论写城市还是写乡村,不一样的风物就产生了不一样作品的气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