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先任
上午下单购物,下午诈骗电话就来了,谁在给诈骗分子提供网购信息?这边钱才转出,那边已购游戏点卡、数字预付卡,谁在帮诈骗分子洗钱?每次诈骗都要换号,诈骗团伙哪来那么多微信号、QQ号?从去年5月到今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对“5·15”系列冒充客服诈骗案实施全链条打击,隐匿在网络诈骗背后的“黑灰产”面纱被揭开。(11月9日新华社)
“双十一”临近,网购活跃度也大幅提升,电信网络诈骗也随之活跃起来。而上午下单购物,下午诈骗电话就来了,这样的诈骗方式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不法分子冒充客服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这是一种新的网络诈骗手法,在这一网络诈骗背后,是多重环节的失守。
比如在宿迁的“5·15”系列冒充客服诈骗案中,警方溯源发现,至少21家移动转售企业未能依规经营,21家企业全部违反专用号段规定开设行业用卡,全部违反业务功能限制规定开通短信功能,9家未尽审核责任为同一用户大批量开卡。另外,一些社交软件之所以成为诈骗分子的诈骗工具或引流工具,就是因为没能将实名制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或者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再者,电商平台和商户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不力,不法分子通过“内鬼”盗取或是木马程序盗取网购信息用于网络诈骗。
多重环节的失守,滋生了网络诈骗的“灰色产业链”,从而能够对网民进行精准诈骗,增加诈骗成功率,还能有效降低违法成本,逃避法律惩罚,这就让这种诈骗手段给公众带来的“杀伤力”更大。
正如专家指出,网络诈骗还在不断变异,分工越来越细化,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越来越复杂。魔高一尺,道就要高一丈,对于不断变异的网络诈骗,要见招拆招,比如对冒充客服诈骗的网络诈骗,要进行全链条打击,需要电商平台和商户保护好消费者信息,加强内部防范措施,防范“内鬼”和木马程序盗取;另外,网络服务公司、移动转售企业等,也要依法经营,不能成了网络诈骗的“帮凶”。而相关部门更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督促后者守土有责,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帮凶”。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比如在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要求扫二维码、提供银行卡信息等,不要轻易相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还有必要通过网购平台与商家核实,来辨别真伪。
对电信网络诈骗要协同治理,坚决打击,只有形成合力,拧紧责任链条,做好“全链条防守”,并对其实行全链条打击,才能筑牢法治长城,铲除滋生网络诈骗的土壤。(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