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肠癌初筛新技术可提高肠癌早诊率!
2020-11-08 20: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山六院副院长吴小剑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介绍肠镜检查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扬 戴希安

11月7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与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主会场正式开幕。

消化道疾病周会议主会场

中山六院副院长吴小剑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介绍肠镜检查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肠镜用于肠癌筛查的顺应性很低,但近年来出现的各项肠癌初筛新技术对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早诊率会做出贡献。

吴小剑

多项初筛新技术可提高肠癌早诊率

羊城晚报:这两年我们在推进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筛查上做了哪些工作?

吴小剑: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由于一般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腺瘤恶变过程,一般来说一个消化道腺瘤进展为癌大约需要10年,这为早期筛查提供一个良好的窗口期。而且,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了息肉,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从而有效阻断了腺瘤恶变的进程。可以说,消化道肿瘤是最适合进行早期筛查的肿瘤。我国消化道肿瘤整体治疗效果不如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早诊率低。

我国最早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郑树教授团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浙江海宁和嘉善两地开展了艰苦的筛查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陆续开设了肠癌筛查现场,而且多个协会也陆续制定了肠癌筛查方面的专家共识。我们兰平教授团队于2018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并在广州、上海和天津等地进行筛查研究。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肠镜用于肠癌筛查的顺应性很低。我们项目团队研发的“SDC2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初筛手段,较为精准地筛选出高危人群去进行肠镜检查,这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紧张肠镜医疗资源,而且能提高人群筛查的依从性。该试剂盒已被我国CFDA批准用于肠癌筛查。

另外,国内不少单位也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肠镜检查中,可一定程度提高腺瘤检出率。我们这几年评选出的“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中,就有多项是关于AI技术在腺瘤检测中的应用。

手术在根治的前提下更注重术后生活质量

羊城晚报:这两年消化道肿瘤外科领域有哪些突破和进展?

吴小剑:消化道肿瘤外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大多术式已基本定型,手术方式上已很难有重大突破,而手术的微创化发展很快,如腹腔镜、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这些微创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得到了明确证实,其远期疗效和适应证随着多中心RCT临床研究的开展也日益被肯定。从而进一步推动微创手术在消化道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的年轻化和综合治疗水平提升带来的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对术后生活质量有了更多的关注。在根治的前提下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成为了肿瘤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

比如胃癌切除后,哪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如何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以避免永久性肠造口,如何避免直肠癌手术中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从而改善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我们团队十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直肠癌的术后肛门功能及性功能的保护,造福了万千病患,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疗、靶向和免疫等药物治疗的进展也给消化道肿瘤外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使得原来很多不能手术的转化为可以根治手术的,甚至可以避免手术的。

手术切除是根治的基石

羊城晚报:以前多是早期肿瘤进行手术,现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手术的也不少,这对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生活质量有怎样的意义?

吴小剑:手术切除是根治实体肿瘤的基石,也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对于局部晚期消化道肿瘤,能做到根治性切除,必须要手术切除;若无法根治性切除,可以尝试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看看能否使肿瘤退缩从而有机会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对于已出现肝、肺、腹膜等远处转移的晚期肿瘤,如果转移灶局限可切除,也应该积极同期或分期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当然,无论是局部晚期还是远处转移者,除了外科手术外,都需要辅以放疗、化疗、生物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正因为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生活质量较差,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早期肿瘤的筛查。

消化道疾病周:多维度展示国内外最近进展

羊城晚报:目前国内消化道外科在国际上的水平是怎样的?这次学术活动有怎样的意义?

吴小剑:目前国内消化道外科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专家,这些专家手术技艺精湛,而且经常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但我国许多基层医院诊断分期、手术操作和综合治疗欠规范,导致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整体治疗效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这些诊治上的不规范也导致我们国家不同医院间临床数据的异质性比较大,难以形成令国际同行认可的数据输出,因此,我国消化道肿瘤外科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有待提升。

我们每年举办的“广州消化道疾病周”,除了让国内同行了解国内外消化道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也通过疾病周期间各种培训课程,规范国内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

此外,由我们四本期刊联合评选出的“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也会在疾病周上公布,以鼓励我们消化道疾病临床工作者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从而为全球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进步提供来自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医院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