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刘海陵谈羊城晚报媒体转型深度融合之路
2020-11-06 12:4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今天上午在京举行,羊城晚报摘得三项中国新闻界最高奖

△视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刘海陵谈羊城晚报媒体转型深度融合之路

秋冬之交,层林尽染。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11月6日上午举行。羊城晚报两件作品分别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一、二等奖,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受邀参会。图为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获颁长江韬奋奖。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摄

一滴水中见太阳,管窥一斑知全豹。这是羊城晚报在媒体深度融合之路上收获的“鲜花”,也是广东媒体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

八年十获中国新闻奖:秘诀在哪儿?

“一份好的报纸,是一个民族在同自己谈话。”剧作家阿瑟·米勒曾如此评价报纸。

当今,网络资讯泥沙俱下、网上信息鱼目混珠,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令人“找不着北”。网络反转现象的不时浮现,不免让人感叹“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网络信息化时代,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羊城晚报人也一直在尝试回答这一时代之问。

几十年前,国外一家电视台打出标语:让电视埋葬广播;眼下,电视也成为传统媒体,广播依旧生机勃勃。几年前,“报纸不行了”的论调甚嚣尘上;如今,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在传播公信力方面仍占据绝对优势。

“报纸是内容生产者、内容提供商,渠道、技术不是我们的强项,但要使内容传播得快、传播得好,离不开渠道和技术。”几年前,时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刘海陵,在一次集团社委会上表达了其观点:传统党报要想在互联网时代留住读者,就必须紧紧抓住核心竞争力——生产优质新闻内容。

△2014年11月29日,“有融为大——首届媒体融合发展及投资高峰论坛”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时任羊城晚报总编辑刘海陵主持论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从那时起,我们就更加认准了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内容的传播,在认真生产优质内容的同时,瞄准市场上头部互联网渠道和技术,将全新的渠道和技术与我们的优质内容深度融合。”刘海陵回忆说。

新闻奖是衡量优质新闻内容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作为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中国新闻奖,更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八年里,羊城晚报共有十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在几天前揭晓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篇目中,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原来你是这样的00后大学生》分别获消息一等奖、短视频专题报道二等奖。

“这十年里,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冲击,但即便这样,羊城晚报的记者和编辑仍然在坚守,并始终保持着一份情怀,那就是:一以贯之地认真写、精心编!”刘海陵说。

对此,肇庆读者杨明伟有着切身感受:“羊城晚报一直以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读者,其刊登的文章好看又实用。”

自1993年到肇庆工作至今,他一直是羊城晚报的“粉丝”,其间,即使出差,他回来后也要“补看”报纸。报纸上解读时政的新闻、理论特刊文章成为他撰写政论文章的参考资料,《晚会》《校园达人》版上的文章,常被他剪贴下来作为女儿高考语文学习的资料。

深度融合转型:墙没了,“墙”也没了!

2017年6月的一天,羊城晚报二楼全媒体指挥中心。机器的轰鸣声中,由钢化玻璃围起来的幕墙在装修工人的拆卸下逐渐消失。

这是羊城晚报顺应媒体融合大势推倒的一堵有形的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14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一次次重要会议上、在考察新闻单位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

“玻璃墙拆掉容易,但采编人员心中的‘墙’要拆掉不容易。”一次采编业务周会上,刘海陵语重心长地说。

“从传统报纸到全媒体,观念的转变最为重要,中层以上干部的转型尤其重要。领导必须懂、必须学习新技术,盯住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为我所用。”他认为,媒体融合转型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

为了推动报纸采编人员转变观念,担任社长几年来,刘海陵带头拍视频、剪视频,推动全体采编人员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手机移动端新媒体产品。

2019年,全新改造升级后彻底打破“报-网-端”分割分治状态的羊城晚报全媒体指挥中心项目,获国家“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经营也在改革中从全国同行中脱颖而出,连年实现逆势上扬。

成绩并非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

2019年至2020年,羊城晚报采编机构又一次实现了颠覆式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界限被彻底打破——不再分纸媒和新媒体业务,统一设置全媒体采编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运营中心,全部采编人员按职能分别归入三大中心,在一体化运行中发挥各自优势。

△2020年7月16日,“广东两岸融媒体中心”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图为嘉宾们上台合影。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今年2月,改革正式实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张皮”的顽疾得到革除。2月至4月,这次深化媒体融合的改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得到检验,三大中心配合默契,运转良好,一大批传播正能量的融媒体产品脱颖而出。

其中,抗疫主题MV 《我们不怕》《以春天的名义》以及公益微纪录片《疫·家人》系列在全网的浏览量超过四亿次。

在与报业外的融合方面,羊城晚报打响“文化”牌,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集团旗下的羊城创意产业园已获“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等多项授牌。2019年,集团创意产业园区的年产值超过280亿元。

紧把时代脉搏:岭南名片不负时代再出发

“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时代的广东,机遇叠加,千帆竞发,生机盎然。

时代也是出卷人。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2月19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青识教育基金会、大湾区香港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致辞。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摄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今年恰是羊城晚报复刊40周年。作为一艘有着63年历史的报业大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羊城晚报如何“再出发”,如何做好新时代答卷?

“作为一张岭南名片,同时也是一张文化大报、民生大报,羊城晚报63年来一直深耕岭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刘海陵表示,多年来,羊城晚报的发展始终得到了中央、省、地市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正是在广东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正因为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羊城晚报才有今天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刘海陵说,接下来,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发挥岭南大报的独特优势,不断生产优质新闻内容,进一步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努力让羊城晚报成为党和政府的好帮手,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媒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2019年4月25日上午,羊城晚报社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系列采访之“航拍广东”启动仪式。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林桂炎 周巍 摄


【人物】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刘海陵:“我用了一辈子准备”

“不好意思,没给您充分时间作准备。”采访结束后,记者对事前没有将采访问题给到刘海陵表达了歉意。

“我用了一辈子准备。”刘海陵笑着脱口而出。

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却是刘海陵从业34年来的真实写照。

刘海陵1986年从复旦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来到改革开放前沿广东,成为羊城晚报的一名政法记者。1993年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大爆炸发生后,他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第三次大爆炸的危险,冲在爆炸原点附近;南海金沙度假村警匪激烈枪战,他站在全副武装的警察后面……他先后采写了“世纪贼王”张子强绑架香港富豪勒索案、广东番禺“12·22”特大抢劫运钞车案等具有全国影响的报道。

△2002年,报道陆丰打拐事件,刘海陵采访被拐儿童母亲

“与一般的社会新闻记者不同,因为我总是对新闻现场更贴近,所以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我总是不满足于呈现‘可见的事实’,而是更多地关注和思考‘事件的背后’——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去避免和改善?正因如此,我在采访报道上述重大突发事件后,都以记者观察、记者手记等形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这些作品,为改革开放的广东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使得他不仅仅是一名记录者,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2007年,为报道九江断桥突发事件,刘海陵与羊城晚报摄影记者登上直升机采访。图为刘海陵在直升机上用移动电话现场发稿

从1999年起,刘海陵担任采编部门主任,2010年起任羊城晚报总编辑,在运用新闻策划反映时代进步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作为。

2014年3月,他得知红色娘子军最后一位老战士卢业香住进ICU病房,马上派多路记者深入琼、粤采访,该系列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马上布置记者采访,推出“揭秘青蒿素和广东的故事”系列报道,该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5年初,受互联网冲击,传统纸媒经营已呈断崖式下滑,党委会班子提出:改革、再造采编流程,建立统一的全媒体指挥中心。经数月攻关,羊城晚报成为全国最早建起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媒体之一,实现了内容生产“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次发布”。

2017年7月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后,他带领集团坚定地走媒体融合之路,羊城晚报的品牌价值、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与刘海陵打过不少交道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回忆:“在我们参加的座谈会上,我每次都能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识、强烈的职业精神和深刻、专业的洞察”;“一辈子能够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出特色、做出影响,这是他特别令人感佩的地方。他的职业生涯真正体现了对新闻的痴迷、热爱和钟情。”

从普通记者到报业集团“掌门人”,刘海陵却认为:“从内心来说,我不认为自己是领导。我过去是一名记者,今天仍是一名记者,一出单位的门,我就是一名记者。不过,过去当记者主要靠‘单打独斗’,如今肩负行政管理工作,这只是分工不同。党把新闻舆论阵地交给我们,无论我们是记者、编辑,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有一份共同的责任。”

“从业30多年,能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我非常感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和鞭策,而且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羊城晚报社30年共获33项中国新闻奖
记录时代进程终成历史底稿

自1991年首届中国新闻奖揭晓到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结果出炉,羊城晚报社共有33项作品获中国新闻奖。

消息《读者你猜:他的职称是……》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该文用悬念式标题,巧妙地将观点融于事实之中,以小见大,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职称评审中普遍存在的重论文、学历而轻业务能力的弊病。

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的《爱心无价》一文,以感人的笔触描写了广州各界自觉救助好军嫂韩素云的故事,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萌芽和趋向,昭示了“人世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金钱有价,爱心无价”的价值观。

《好药频出局竟因报价低》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记者通过对一则读者投诉进行深入调查,敏锐地从中发现问题,并揭露了药品竞标市场中的黑幕,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羊城晚报共有10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系列是羊城晚报2014年重磅推出的策划,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系列报道二等奖。该系列报道从最后一名红色娘子军战士病危为由头,从个体切入群体,从当下切入历史,从事迹切入到对精神层面的探讨和追问,深入发掘了红色娘子军集体谢幕留下的精神遗产。

新闻摄影《龙腾港珠澳》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该作品系记者付出大量心血,连续几年追踪报道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的结果,它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这项超级工程的伟大创造和来之不易,展现出了人与工程的和谐之美。

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报道了广东法院2020年元旦起打破城乡差异,试行人身损害赔偿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的新做法,反映了司法体制改革成果,弘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精神和“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短视频专题报道《原来你是这样的00后大学生》,紧扣“新青年”“新时代”主题,选取“0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展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和新一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获奖作品在记录时代进程、讴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最终成为历史的底稿。

【学界声音】

羊城晚报是国内最早创办的“晚报”,在国内有很大影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一直是晚报的订户,也是晚报的言论作者。同所有传统媒体一样,晚报也面临着因应互联网新技术带来挑战。

据我所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报业集团见事早、行动快,最先推进媒体融合实践,且多有亮点。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方面率先打破纸媒和新媒体界限,从体制上实现“一体化”;另一方面,在推动媒体融合中,致力发展文化创新事业,形成“文化+科技+金融+双创”融合发展的模式。新闻报道和集团经营始终保持旺盛活力。

本次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晚报获得丰硕成果,正表明晚报在新一轮发展中守正创新取得巨大成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米博华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看,媒体、媒体人、受众之间有种互塑共生的关系。羊城晚报在这种互塑共生关系中做得非常好。无论是创办之初按照“移风易俗、指导生活”“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的宗旨开拓办报新路,还是1980年复刊后遵循“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方针重振报业雄风,再到如今提出“民生大报”“文化大报”的定位,羊城晚报都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风格。

这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受众在哪里、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如果说这几年羊城晚报的转型、融合发展做得比较成功,我觉得这与历任社长、总编辑一以贯之地坚持这样的办报方针密不可分。既“接地气”又“接天气”,这样的媒体,才会被群众喜爱、为党委政府所需要。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林如鹏

羊城晚报这几年的媒体融合转型在广东乃至中国的传媒业中令人印象深刻。它的特点和影响力非常突出:一方面是深耕新闻主业。羊城晚报通过报纸的持续改版,让报纸内容变得更有深度,同时依托羊城派客户端,完成了媒体中央厨房和生产流程的改造,更加注重通过移动端进行内容融合创新,而且依然保持了自身在文化领域的综合优势,突出了羊城晚报与其他传媒的不同;

另一方面是做强文化运营。羊城晚报依托羊城创意产业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文化领域做了很多积极布局和尝试,良好的营收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我的总体感觉是,羊城晚报的媒体融合转型比较从容、淡定,同时具有很强的内生动力推进转型不断向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安

中国新闻奖与长江韬奋奖

据中国记协网,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自1991年开始评选,每年评选一次。

长江韬奋奖(2005年由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合并而来)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20名获奖者(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长江系列要求参评者从事新闻工作5年以上,韬奋系列要求参评者从事新闻工作10年以上)。

策划 | 林海利
统筹 | 赵仲炜 林洁 林兆均 胡军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林兆均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视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何奔 实习生 刘思辰
海报 | 肖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