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余丽颖
日前,网红餐饮品牌喜茶、海底捞分别进驻南沙区万达广场、悠方购物公园,刚一开业便吸引许多市民排队,门前熙熙攘攘,人气颇旺。
经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南沙区社会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9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降幅较上半年收窄,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1.1%。消费市场重现火热,是南沙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的前奏。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南沙区生产总值(GDP)为1290.41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值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7%、6.9%、21.1%,增幅均位列全市首位。
疫情冲击余波之下,南沙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往直前?一组组数据里蕴藏着答案。
今年以来,南沙区出台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措施,稳投资、夯基础、扩内需,精准聚焦经济运行重点环节,及时为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扶持,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保持高涨的干事创业激情,助推全区“双统筹”、“六稳”“六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南沙正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活力不断涌动,经济发展韧性尽显。
迎难而上扭局势
“六稳”“六保”措施得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南沙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不断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的同时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GDP增速率先实现由负转正。
一季度全区GDP同比下降4%,二季度增长3.7%,三季度增长11.5%,实现快速反弹。南沙区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南沙区前三季度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等多个指标实现10%以上的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增速由负转正,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恢复,得益于南沙区今年以来推出的系列暖企惠企政策措施。2月7日,《广州南沙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关爱企业共克时艰的十条政策措施》出台,从应急保障、减轻企业负担、租金减免、工业增产奖励、支持商业综合体、金融支持、防疫物资快速通关、优质高效政务服务、非接触式办税、暖企行动等十个方面着手,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据悉,目前“关爱企业十条”政策已落实奖励申报工作,截至10月中旬共计减免各项社保费约22亿元,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约8100万元,兑现应急保障奖励、区属国企租金减免、工业企业增产奖励共约7973万元。南沙区还出台落实“提振经济37条”等政策措施,建立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加强对企业的针对性帮扶服务,推助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助力做好全区“六稳”“六保”工作。
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被南沙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投资便利化等改革不断深化。不久前,南沙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交地即开工”的基础上,推出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交地即开工”3.0版,进一步简化项目实施范围并精简审批环节和时限等,改革创新清单上再添一笔。据悉,自贸区挂牌五年多来,南沙累计形成678项制度创新成果,多项成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评估体系下全球模拟排名从2017年的第51名提升至2019年的第24名。
创新发展添动能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新基建表现亮眼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投资。以稳投资促扩内需,是南沙稳定经济发展基本面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区内重点建设项目的拉动作用显著。
据了解,1-9月南沙区2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2.5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目标(850亿元)的83.8%,其中61个项目已超年度投资目标。在重点建设项目的带动下,1-9月,南沙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8.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0.7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其中,完成建设改造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5%,同比增长49.3%。
具体来看,伴随大岗及万顷沙片区开发建设、地铁十八号线、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等项目的推进,南沙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1-9月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区投资比重40.6%,同比增长67.7%。而在恒大汽车、丰田五线等项目带动下,南沙区1-9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1%,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此外,在重点项目建设中,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格外亮眼,南沙通过新基建扩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建设了全球25个、全国4个之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集聚了近200家人工智能企业,启动了“国际数据传输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节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等一批龙头项目。
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1-9月,南沙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1个百分点。这些指标持续向好,助推南沙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6月起连续四个月领跑全市。
门户枢纽上水平
进出口总值占全市1/4 助力广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外贸进出口数据是衡量地区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国际贸易量下降的背景下,南沙区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达到1750.4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领跑全市,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出口总值为1032.4亿元,同比增长62.4%,拉动外贸进出口总值稳步回升;进口总值718.1亿元,同比下降11.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3个百分点。
记者从南沙区口岸办获悉,1-8月,南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07万标箱,同比增长1.77%。截至9月,南沙港拥有114条外贸航线、32条内贸航线和69条“穿梭巴士”驳船支线。码头粮食、石化、汽车货类相关生产数据表现尤其抢眼。
根据广州港集团公布的数据,南沙粮通公司前三季度粮食累计总接卸量达到450.9万吨,同比增加89.8%。小虎石化码头9月连续刷新单月卸船量、吞吐量、作业船舶艘次等多项数据,1-9月累计完成作业船舶1209艘次,吞吐量460.52万吨,同比增长53.08%。南沙商品汽车单月装卸总量及内贸装卸量同样在9月创下历史新高。
南沙外贸新业态实现逆势上扬,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56.7%,同时市场采购出口增长2.1倍,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全市比重约1/4。这些数据也成为南沙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最新注脚。今年8月海嘉码头完成竣工验收,9月南沙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10月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南沙,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持续加快,口岸营商环境加速提升。
当前,南沙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83%、94%,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35%,伴随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全球溯源体系、全球报关服务系统等创新项目应用推广不断拓展,南沙国际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已然成形,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消费回暖显信心
市场需求复苏态势稳固 生产端同步回暖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为南沙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前三季度,南沙批发零售业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1.1%,增速较上半年(16.4%)提高4.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材料制品类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6倍,增速创年内新高;汽车类商品销售额规模居首(964.01亿元),同比增长8.6%;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51.4%。上述三类商品对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贡献率超九成。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南沙区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约68.48万人次,客流相比五一假期增加66.13%,显现消费需求复苏的稳固态势。这同样体现在住宿餐饮业的恢复好转上。1-9月,南沙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8.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4个百分点,降幅为全市最小。其中,旅游饭店营业额降幅收窄较多,同比下降36.8%,较上半年收窄19.7个百分点。
伴随市场需求复苏,生产端也在逐步回暖。在农业生产方面,南沙区前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及其辅助性活动总产值63.33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种植业、渔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4.9%和8.9%。重点农产品产量增势较好,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1%,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8.4%。
在工业生产方面,1-9月全区5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80.59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由负转正。南沙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20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6.5%,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