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广阔
红红黄黄的落叶铺撒在草地上,灿烂又文艺;成片的野草摇曳在闹市街头,带来了浓浓的郊野气息;离热闹的大马路不远,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秋虫合唱……近两年,随着近自然理念在北京园林绿化工作中逐渐渗透,市园林绿化部门连续出台了秋季缓扫落叶、缓除野花野草、广种食源植物留住小动物等措施。
新理念带来了新气象,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身边多了落叶、野草、秋虫,北京的秋天更有韵味了。(10月27日《北京晚报》)
此前,在我们的城市管理理念中,树叶留在枝头是风景,离开枝头是垃圾,所以秋天到,叶儿黄,凋零之后的落叶会被迅速清扫掉,或焚烧或沤肥,完成一片树叶的生命历程。
但这样的理念,近年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2017年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次下发了《关于暂时保留秋冬落叶景观的通知》,要求除了公园主要道路落叶要进行必要的清扫外,林地、草坪上的自然落叶尽最大可能保留,让市民感受深秋美景。
从此,“缓扫落叶”也就成了公园、风景区的一项定规和惯例。之所以要对落叶进行缓扫,就是为了让五颜六色的落叶形成的景观,能够停留得更久一些,能够把这种落叶带来的,同时也是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象,让更多人看到,看的时间更久。
从环境卫生的角度来看,或漫天飞舞、或随风而走的落叶,确实容易给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带来压力和挑战,遇到一些特殊的条件,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所以对于落在城市大街小巷上的落叶,我们可以要求环卫部门及时清理,但是对于城市公园、林地绿地、河边江边的落叶,确实可以按照“缓扫落叶”的原则,让它们停留在地面的时间更久一些。
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如果这些落叶所处的位置不会带来卫生环境的压力,也没有消防安全隐患,不妨从“缓扫”到“不扫”,任由它们自然腐烂,在自然环境下走完它们的生命历程。
“缓扫落叶”暗合了大多数人对于秋天,对于大自然的某种亲近与留恋。春芽、夏花、秋叶、冬雪,这些寒来暑往的自然景物,在久居钢筋水泥森林的现代人眼里,已变得珍贵起来,与诸如回归自然、纾解乡愁等丰富的人类情感产生了联系。“缓扫落叶”是对很多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满足与抚慰。
缓扫的是落叶,留下的是风景,善待的是自然。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对落地的树叶进行清扫,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干扰,虽然我们有很多理由这么做,但是在保障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是否也可以不这么做?
让落在城市公园、绿地、河边的落叶,堆积在一起慢慢变干、腐烂,化为泥土,或形成长久性的落叶层,为很多落叶下的小生物提供庇护和食物,也为附近的植物提供养分,真正实现落叶归根,成为当地健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缓扫落叶”乃至“不扫落叶”,不该只有北京有,国内其他城市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