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河长架起“护河”桥梁,从车陂涌一窥广州“开门治水”
2020-10-27 17: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天河车陂涌如今的景象,很难想到四年前它被村民称为“黑龙江”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通讯员 赵中华
图/部分为受访者供图

河面清澈,两岸绿树成荫,随处可见各色花卉,还有三五垂钓者悠闲地等鱼儿上钩。这是广州天河车陂涌如今的景象,很难想到四年前它又黑又臭,被村民称为“黑龙江”。

2017年,广州市政府“开门治水”,引来一群热心的民间河长。他们甘做志愿者,义务为河涌奔忙,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苏志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由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三部门联合开展的“寻找最美河湖卫士”活动结果公布,苏志均是全国65名“最美河湖卫士”之一,他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者。

在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下,车陂涌成功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这是近年来广州治水成绩的有力证明。今年1-7月,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有12个达标,并一次性通过广东省黑臭水体治理检查验收。

以龙舟文化带动治水

车陂涌全长18.6公里,沿河常住人口达1260万,是天河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自苏志均懂事以来,关于这条河涌的记忆都伴随着垃圾和臭味,偶尔能从父辈的只言片语中了解车陂涌过去的模样。但是,他对车陂涌每年端午的盛况——扒龙舟,印象尤为深刻。

龙舟离不开水,车陂涌还未治理前,苏志均听到乡亲们调侃队员们是在臭水沟里瞎折腾,他心里很不是滋味。2017年,“车陂扒龙舟”被列为广州市非遗项目,“河涌再不治理好,有失颜面”。在他看来,有了好的环境,龙舟才可以更好地传承。

在苏志均发愁之际,广州市政府提出“开门治水”号召,并把车陂涌纳入黑臭河涌重点整治名单。于是,他主动站出来,协助政府部门推进治水工作,成为了一名民间河长。与此同时,苏志均发起成立了“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为市民提供亲水护河平台,以文化带动治水。

“报告,这里排水口的盖子没有盖上”“河面没有看到漂浮物”……100多人的巡河志愿者群里,定期有人汇报车陂涌的情况,紧接着对应负责人回应处理。从2017年到现在,微信群里信息不断,俨然一个初具规模的交流平台。最初,苏志均组建志愿者队伍,带领他们巡河、教大家测水,及时曝光偷排行为。“区、街道相关部门、媒体都在群里,共同监督”。

巡河志愿者是“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的一部分,在苏志均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已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此外,他还走进校园开展培训,在车陂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天河实验学校成立了两支民间小河长队伍。每个季度,孩子们都会参加巡河、采风、写生等环保教育活动。“希望他们懂得,只有爱护自己的家乡,才会变得更好。”

全市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检查验收

今年9月,广州市人大代表罗瑞声视察时,看到了跟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车陂涌。他坦言:“水很清,河涌两边还建了碧道,很漂亮。这份成绩来之不易。” 自2017年大力推进治水后,车陂涌在当年底已达到“初见成效”、不黑不臭目标,无鱼、无鸟的“黑龙江”变得鱼翔浅底、鱼跃鸟飞。此外,天河区30条黑臭河涌均已消除黑臭,水质持续改善。

目睹车陂涌的水越来越干净,两岸环境逐步变好,苏志均这些年来的努力付出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肯定。“获奖给我很大鼓舞,以后做民间河长会更有底气。”而他形容自己,更像一座桥梁,连接政府与居民。“过去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参与治水。”

事实上,苏志均和车陂涌是广州治水的一个缩影。9月4日,当年提出《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的广州市人大代表林永亮等人走进沙河涌、车陂涌、乌涌、东朗断面等地实地视察。“水清岸绿,变化超乎我的想象,”林永亮对几条河涌的治理情况表示肯定。

数据显示,2020年1-7月,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有12个达标;流溪河流域89条一级支流劣Ⅴ类数量由46条减少为目前的18条,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削减84%;2020年以来,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7526个,累计拆除河涌违法建设266.85万平方米;2020年7月,广州市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检查验收;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位居全国第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