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10月27日,重阳节刚过,2020年中国财经素养教育高峰论坛在珠海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让老年金融服务与科技发展同步”,探讨和分享老年人数字金融服务、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最佳实践,推动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发展,促进“银发”经济的蓬勃生机,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优质生活圈建设。
“随着老年人群体的扩大和老年人掌握财富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参与金融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频度日益提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杨继宏介绍,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对贷款知识、保险知识、信用知识和投资知识的平均认知度均低于50%,明显低于总体的平均水平,同时也更容易遭受金融产品的误导销售和金融欺诈。他提议要建立老年人金融知识普及的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认为,提高老年人金融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倍加耐心地与老年人沟通,摸清需求;金融监管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钱袋子”安全,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金融科技的监测预警功能,防止更多的老年人上当;金融机构要聚焦老年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社会各界要积极推动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国民的金融综合素质。
我国正迈向“老龄社会”,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约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较2018年年底新增0.7个百分点;参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则进入“老龄社会”,我国距离“老龄社会”还有1.4%之遥。
据了解,老年人面对以数字科技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普遍存在失落感。面对触手可及的数字科技设备,“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的尴尬与困扰,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今年因防控疫情而加快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数字化、智能化、非接触化的迁移,数亿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加速凸显。
活动现场,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联合广东开放大学还作出了《关于加强老年友好型金融(银行)服务建设的倡议》,内容包括倡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提升老年人客户的业务服务标准、积极开发设计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业务产品、从物理网点到网络服务应用积极全面建立老年友好型银行服务场景、主动化解非诉化解老年人金融消费纠纷等,还据此提出了16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措施。
如何将“数字鸿沟”转变为数字红利?现场还举行了以“老年金融教育最佳实践分享”和“老年金融教育研究分享”为议题的分论坛。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倪赤丹介绍了深圳在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老年金融创新实践和多元化老年金融产品开发上的探索,提出有备而老的“深圳建议”;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通过介绍新加坡和宁波老年人群体使用金融服务的调查结果,对症下药提出了“看得见看得懂”和“专人、专长教育帮扶”等原则;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者服务总主任余婉雯现场播放了江门老年社工自己演绎防诈骗小剧场的视频,提出利用同辈效应宣传金融知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