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战疫 致敬英雄】危难关头当砥柱,英雄重逢忆峥嵘
2020-10-22 08: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召开,千余名抗疫先进代表聚首
羊城晚报10月22日A4版报道

10月21日下午,广州城碧空如洗,绿树掩映下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迎来千余名从全省各地赶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代表。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这里召开。

“哎呀老陈,几个月不见你长胖了,看来疫情没把你打倒,却让你发福了。”

“呀!没认出来。没想到摘下口罩,你是长这样的。”

会场内外,老朋友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有时不由得放下了疫情下“礼仪”,握手、相拥。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钟南山来了,“德叔”来了……

“德叔”还在拍集体照时利用坐第一排的优势,不断为后排的医务人员拍照。

下午3时,表彰大会正式开始。

奏完庄严的国歌后,全体人员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医护和其他人员及不幸去世的患者默哀。

随后播放的抗疫宣传片《生命至上,广东担当》,让全体人员再一次回到了抗击疫情的无硝烟的战场。

面对前所未见的病毒,中国模式,广东实践,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先进个人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主任郭亚兵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医者的信念,“守护健康、护佑生命”是我们医者的使命。我们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深深感到,我国抗疫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是在党中央无比坚强的领导下,靠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共克时艰的战斗力而获得的,充分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先进集体发言代表、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处长葛帮忠说:“这份荣誉,属于全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人。”

会后,一波一波的老朋友老同事老战友,在会场内外合影。

大会结束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将继续回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行政副主任蒋文新说:“通过抗疫斗争的洗礼,回看今年全球疫情的曲折,我更加坚定自己学术专业的努力方向,广泛学习救治危重型患者的经验教训,相信会更胜任未来的防疫工作。”(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建敏

他们,仁心仁术全力挽救生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主任郭亚兵:
看到一位位患者康复 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

“面对生命垂危、命悬一线的患者,面对防护不全、暴露感染的风险,面对身心疲惫、连续奋战的队友,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救治每一位病患、争取每一份物资、鼓励每一位队友。看到一位位患者日渐康复,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

10月21日下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郭亚兵作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发言时,讲到这里,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郭亚兵,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主任、广东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争分夺秒在生死线上“抢人”,挺过了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使病人抢救成功率、好转率、治愈率明显提高。

郭亚兵(左一)从湖北抗疫归来 余燕红 摄

“抗非”英雄再带队出征

还记得1月23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以下简称“南方医院”)那份感动全国的“请战书”吗?24个红手印,来自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2003年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医疗队24名队员。

17年前,SARS肆虐,郭亚兵作为队长,带领医疗人员前往北京小汤山医院支援,抗击“非典”疫情。在小汤山执行任务的50天里,这群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经历了生死考验,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

17年后,面对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57岁的郭亚兵再次挂帅,除夕夜带领包括南方医院24人在内的9家医院128名广东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逆行出征武汉。

正月初一凌晨4时,医疗队到达武汉驻地。休息不到4个小时,郭亚兵即带队前往对口支援的汉口医院,负责接管一个将近80张床位的病区。

首批队员经受艰难考验

武汉疫情是全国疫情的重中之重,汉口医院又是处于风暴中心的医院之一,医疗队见证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期。

郭亚兵介绍,当时汉口医院被定为武汉市首批三家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共800余床位,是以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医院,而另外两家是传染病医院。汉口医院成为收治医院后,病区防护设施来不及改造,发热患者即蜂拥而至,最紧张时门诊量高达2000人,走廊、过道都是病人。

医疗队初入病区,眼前是亟待重整的医疗秩序。郭亚兵说,第一批进入病区的值班人员,接手时亲历了病区环境脏、缺人手打扫,病区拥挤、患者及患者家属多、秩序乱,医疗设施条件和医护力量不足,院感防控条件和流程欠缺等困难。

“虽然来之前队员们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被眼前一幕幕所震惊,大家压力很大。”他说,“进驻汉口医院的第一天,病区6位病人去世。大家受到的心理冲击很大。”

作为领队,郭亚兵面临的难题接踵而来。很多医护人员第一次穿隔离服、戴护目镜、戴两三层手套,工作起来障碍大;供氧条件不足,病人在痛苦呻吟,医生护士却束手无策;陌生的医疗环境,有限的救治条件使得团队士气低落……

以“小汤山”经验扭转局面

面对艰难局面,作为老将的郭亚兵带着当年的“小汤山”精神再战疫。他要求第一个值班,最危险的事他第一时间冲在最前头。结合当年在小汤山医院的工作经历,他给大家打气,勉励大家面对暂时的困境,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希望我们来了,形势就会好转。希望来支援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好每一名患者。”

就这样,队员们克服初期心理障碍,积极参加病区整改和患者救治工作。一个星期后,救治逐渐按流程步入正轨,院内环境大为改善。“我们可能跟其他医院的人员不太一样,带有军队作风。军队的执行力更强,一声令下你该做什么就去做,不讲条件。”郭亚兵说。

早期医护人力不足、医疗物资短缺,护士们迎难而上,除正常诊疗及做好无菌操作、三查七对、手卫生、终末消毒等常规工作外,着手运用“五常法”(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落实物品定位,还充当起“清洁工、运输队、后勤人员”等多重角色,积极参与医疗垃圾分类、病区清洁、落实限制性探视制度、建立陪护人员管理档案等工作,从根本上将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经过医疗队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病区隔离措施改善了,环境干净整洁了,病人抢救成功率、好转率、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郭亚兵还参与各种管理工作,如参与制定院感防控新流程及专家组诊疗方案修订等工作,三次为汉口医院整体防控和加强学科建设提出书面建议,均被汉口医院及时采纳。(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温建敏)

他们,直击现场记录疫中真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羊城晚报评论深度部副主任温建敏:
忠实履行新闻人使命担当

4月10日,随着广东援助武汉最后一批医疗队员的撤回,广东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圆满结束。在众多“逆行者”中,有一份荣光属于媒体记者——他们不畏危险,忠实履行新闻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羊城晚报评论深度部副主任温建敏从广州到武汉,再转战洪湖、荆州。在45天里,他用笔和镜头记录下疫情中的真实故事。

10月21日,在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温建敏获得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表示:“湖北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身为一名记者,我只是想为前线、为战疫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荣誉并不属于我个人,我只是代表了大量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媒体人。”

温建敏(左)“逆行”湖北采访,真实记录一个个普通人的“疫”中感受 受访者供图

主动请缨逆行赴一线

2月5日,温建敏匆匆辞别妻儿,和几名广东媒体同行一起“逆行”赴荆楚,并先后承担起中央指导组宣传组广东媒体前方报道小组领队、广东医疗队援湖北荆州指挥部宣传组副组长工作。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温建敏在22年职业生涯中,参加过汶川地震、日本大地震、雅安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也曾参与“非典”报道。这一次,他又主动请缨,直面新冠肺炎疫情。

当时,湖北疫情仍处于最严峻时刻。抵达武汉高铁站那一刻,一股悲凉涌上他的心头。即便过去数月,温建敏仍深刻地记得前来接站的湖北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站台对他们说的话:“必须提醒你们,你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病毒。”

到了武汉,他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次日,他就带前方报道组做了两场直播并发出一条当天稿,现场直击20多名患者出院。

在武汉,他搜集了许多求助信息。在报道之外,他还把这些信息直接反馈给了前方指挥部,希望能实实在在地帮到一些人。

辗转三地助“战疫”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因记者在现场而真实,记者因新闻在现场才存在。”在战地医院建设工地、在隔离病房、在核酸检测试验室、在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温建敏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疫情中一线医护、患者、基层工作人员的声音、图像和故事。

2月10日,广东确定对口支援荆州的消息传来。2月11日凌晨,广东首批108名医疗队员抵达荆州。温建敏随即转移“战场”,从武汉奔赴荆州。

刚进入荆州辖区,他就得到信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在洪湖市。于是,他直接更改目的地,到了洪湖。他也成为此役前方报道队中唯一一名辗转武汉、荆州、洪湖三地的记者。

在荆州,温建敏的足迹遍及几乎所有的县市区。一次次深入一线采访,换来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一座城的“疫”中深情》《泪,忍了又忍……最早接触患者的基层医生回望这一个月》《病人欲放弃,广东护士哭了:我千里迢迢赶来救你》……报道在广东和荆州引起热烈反响,为战胜疫魔注入了信心。

“代表抗疫一线媒体人”

在前线45天,温建敏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为广东媒体报道疫情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此次报道让他收获良多:“我亲身经历了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广东一批批白衣战士奔赴荆州,一批批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江汉平原。我亲眼看到朴实的荆州人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一种大国担当、大国情怀油然而生,我为身处中国而感到自豪。”

对于此次受到表彰,温建敏说,荣誉并不属于他个人:“我只是代表了大量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媒体人。”羊城晚报音视频部的同事汤铭明,连续坚守在武汉疫情现场近三个月;政文部同事李钢多次主动请战,甚至悄悄写下遗书,申请去最危险的采访现场……温建敏表示,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广东,很多同行比自己更辛苦,冲进的新闻现场更危险,忠实地履行了作为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他们,牢筑“外防输入”坚实防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处长葛帮忠:
“站在国门一线,身后是祖国和人民”

10月21日,广东召开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一处唐书俊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执行防疫任务 通讯员供图

入境人员和信息100%闭环管理

疫情期间,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坚守在广东省口岸疫情防控一线,累计监管进出境航班近6000架次、进出境人员超35万人次,先后检疫监管多个触发民航局“熔断指令”的入境航班,构筑起“外防输入”的严密阵线,为守护南粤国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贡献海关力量。

“我们站在国门一线,我们的防护服上写着:身后是祖国和人民。”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处长葛帮忠说,“我们把工作做得再细、再实一点,就能够让我们身后的老百姓,我们的人民群众,少一些被感染的风险”。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口岸安全防线,全力守护出入境旅客平安出行,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作为广州海关的前线指挥部,创新实施“分区管控、分级管理、分类处置”卫生检疫监管模式,划分风险区域,对应设置个人防护要求,规范区域间人员及物品流动规则,有效降低旅客通关环节交叉感染风险,打造了“全国样板间”;强化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推进广州海关疫情防控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实现入境旅客“一码通关”,做到入境人员和信息100%闭环管理,卫生检疫排查情况可回溯、可追踪,提升精准防疫效能。

“我们现场所有的硬件、软件,都是在短短几个星期之内重新搭建起来的,包括整个防疫流程、现场流调岗位、采样室化验室实验室,尤其是我们自主开发的疫情防控作业管理系统,从原来的纸质化到无纸化,一人一码,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葛帮忠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动的是,面对疫情,关员们众志成城、斗志昂扬。有的同志申请留下来连续作战,有的同志亲人去世仍坚守在岗位……大家顶着各种困难和压力坚守在一线,履行工作职责。“我们穿上这身衣服,站在第一线,就要把疫情防控把关实实在在落实到工作上。可能我只是一个岗位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我每天坐在我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防控疫情作出了自己应作的贡献。”

葛帮忠表示,接下来,海关将继续履行好把关职责,尽全力拦截风险隐患,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保护好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守好一道关,护好一座城”

唐书俊是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一处的一名“90后”关员。参加工作五年来,他一直在口岸卫生检疫一线进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先后参与了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成功拦截了全国首例家庭聚集性寨卡病毒病、2018年全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海关系统内首例黄热病病毒核酸阳性等重要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验丰富的唐书俊主动请缨加入“青年战疫突击队”,承担鼻咽拭子采集工作,与各种可能存在的病毒“零距离”接触,一干就是8个多月。他发挥专业优势,梳理各环节监管要求,参与建设广州海关疫情防控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实现“一旅客一档案”全程电子读写、闭环管控。

“守好一道关,护好一座城,我们就是群众与病毒之间的隔离墙。”唐书俊说。他带领班组成员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审核健康申明卡,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及其余入境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转运、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

凭借专业医学本领,唐书俊成功处置了首例境外确诊新冠肺炎出院后入境的病例,圆满完成对援外医护人员等卫生检疫特殊任务。坚守防疫一线以来,他共参与检疫重点旅客2000余人,排查出有发热或咳嗽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及申报异常人员超300人次,多次及时检出阳性病例,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出重要贡献。他所带班组因技能过硬、战绩突出,成为疫情防控模范班组。(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汪海晏 温建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