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世界各国政府重点打击的犯罪活动之一,然而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电信诈骗犯罪却屡禁不止,花样频出,持续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给受害者带来财产和精神方面的损失。
近年来,电信诈骗团伙还出现了跨国作案的趋势,并且盯上了留学生群体。一些诈骗分子以招聘为名诱骗留学生协助进行跨境洗钱、转移赃款等不法行为。总台记者日前在韩国通过电话采访了2名受害的留学生。
诈骗分子以招兼职为名转移赃款
在韩国某大学就读的留学生李同学(化名)就是受害者之一,她在网上找了一份去免税店帮忙购物的兼职工作,没想到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了协助转移赃款的电信诈骗活动,并遭到韩国警方调查。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
电信诈骗受害者 李同学(化名):他就让我去免税店等着,说就把钱打给我,我买就行了,然后找人来拿。当时也就没怀疑,就去了,买了800多万韩币(约合人民币4.6万),然后就把剩下的钱取出来,和化妆品一起给有个人过来拿。他说他来找我,我给他了。
就这样,李同学的第一次兼职工作完成了。第二天,不法分子又通过微信遥控李同学,要她继续拿着汇进账户的钱去买化妆品。李同学并未觉得有什么异常,然而就在这一次购物之后,李同学的麻烦来了。
电信诈骗受害者 李同学(化名):(第二天)他说又给我转了钱 ,说拿现金买就行,然后我帮他把钱取出来,说去拿现金买。到了地方他又说不要了,然后我也没多想,说把钱给他就行,我说行吧。他又找人过来,又把钱给拿走了。之后第三天吧,我的(银行)卡就不能用了。
在银行卡被冻结之后,李同学接到警方电话要求配合调查。这时候李同学才知道,自己是上当受骗了,进入自己账户的钱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诈骗所得,属于赃款,而利用这些钱购物以及取现金的行为,则构成了涉嫌参与电信诈骗并转移赃款。
在韩国另一所大学就读的王同学(化名)和李同学几乎有着完全相同的经历。也是在网站上看到找工作的公告,并且在对方要求下提供了自己的简历等个人身份信息。
电信诈骗受害者 王同学:他就问我今天能不能上班,我说可以啊,他说你要是今天能上班,你就现在直接去上班吧,没时间进行第二次面试了。就弄得特别着急,时间也紧张。去给他问一块表,按风险来讲,应该他风险更大一些,这又不是花我的钱,就没往多了想。那就上去吧,上去就给问了那块表,给他取(汇进来的)钱相应的现金,然后用现金买也行。
微信遥控,买高价商品,取现金,王同学和李同学的遭遇几乎完全相同。王同学的银行卡同样在购物结束的第二天就遭到了银行的冻结。王同学向周围朋友打听发现周围也有类似遭遇,这才醒悟到自己可能是被骗了。
电信诈骗受害者 王同学:就问了朋友 ,朋友说也有这种被骗的,我说不太可能吧,他这钱还在我这。后来他们说那可能是黑钱,或者是他们骗别人的钱过来,然后倒成实物了,然后我就发现好像不对。
在经过警方调查之后,确认李同学和王同学都不是诈骗团伙成员,只是受到了他们的蒙骗而卷入转移赃款的过程中,两位同学得以摆脱嫌疑。但也有受骗者没那么幸运,在被骗后并未摆脱嫌疑,甚至被起诉入狱或遣送回国。回想起这段经历,两位同学仍心有余悸,提醒在韩留学生要注意类似陷阱。
电信诈骗受害者 王同学:就是什么情绪都有吧,也生气、懊恼,也后悔,然后又觉得这是挺愚蠢的一件事,没想到找个兼职被骗了。
电信诈骗受害者 李同学:吃一堑长一智吧,只要是让你去取钱,或者用你的账户的事一定不要干,一定不要做这种工作。
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律师使馆齐支招
王同学和李同学这两名留学生的遭遇也给我们敲了警钟,那么现在这样的电话诈骗犯罪呈现怎样的特点?身处国外,又该如何提高警惕防范骗局呢?
在首尔一家律师事务所,记者见到了专门从事和中国法律事务相关的法律顾问金先生。他介绍说,近期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发展,韩国失业率上升,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很多人群有寻找短期兼职的需要,而诈骗团伙也看到了这一点,近期关于电信诈骗的咨询持续在增多。
韩国某律师事务所顾问 金毅:(疫情在发展)就是电话诈骗组织也是针对性地搞了一些看似非常正常的工作,比如说代购,或者去免税店帮忙买东西,咱们就是俗话说“刷单”。让一些留学生,让他们去做,在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像代购的行业。所以,近期遇到这些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一周的话,来我这边询问的人基本上有四到五个人,平均下来多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人。
在韩中国留学生等遭遇电信诈骗,或者是被诱骗参与不法分子转移赃款等案件,多年来也是中国驻韩使馆关注的焦点。使馆负责人表示,很多这种让留学生们“跑腿”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在协助不法分子转移赃款。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领侨处副主任 于磊:的确近年来这个电信诈骗的手段是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有的学生可能被骗几万块人民币,也有的数额大的到十几万人民币都有。还有一些所谓的兼职工作,就是让学生去“跑腿儿” 送包裹,还有是帮别人办存折、银行的银行卡,帮他人取钱等等。这些都是诱骗学生帮助诈骗分子转移赃款。
韩国某律师事务所顾问 金毅:在这个过程当中,留学生是用自己的银行卡为别人做事情,也就是说是借给别人使用了,这个本身也是违反了(韩国的)电子金融交易法。
金顾问介绍,韩国执法部门遇到这种情况,重要的判断依据是当事人是否有参与电信诈骗的故意性。如果留学生被执法机关认定在进行相关行为时已经意识到有可能在进行违法活动的话,就很难摆脱法律责任。
韩国某律师事务所顾问 金毅:要是证明我也是被欺骗的话,一般都是以没有嫌疑来结束的,但是他(留学生)可能意识到了这是犯罪。比如说我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对方给我的钱是明显高于市场的最低时薪标准的话,有可能执法部门会认为你是提前知道这个事情的违法性,相比自己的付出收到的钱比较多的话,完全可以怀疑这个东西是违法的。
除了在寻找兼职工作的时候被骗参与不法分子转移赃款,很多留学生还会遭到各种名义的诈骗损失钱财。最常见的就是接到伪装成使馆工作人员或国内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进行转账汇款。驻韩使馆负责人介绍,遇到情况一定要同使馆等机构沟通,不要盲目相信。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领侨处副主任 于磊:套路千万条,防骗第一条,那就是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使馆、公安机关、海关等单位一般情况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这样的方式告知当事人涉案信息,更不会谈论银行账户、转账这些事宜。第二点,提醒留学生在找兼职工作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不要收对方大量的钱款,也不要替别人取钱,要及时关注使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领事提醒信息,遇到什么事多跟家人商量。如果不幸上当受骗的话,要及时向韩国警方报案并提供证据材料。(记者 唐鑫)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