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30.4万例,由于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失去了一个或两个乳腺,这使患者的忧郁自卑情绪明显增加。截至2017年,我国乳房重建率仅达1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40%以上有着显著差距。
近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强生医疗启动2020乳房重建公益健康教育项目,基金会倡议将10月16日设立为我国首个以关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为主题的公益健康宣传日——“粉红绽放日”,呼吁社会关爱乳腺癌患者,同时加强乳房重建术者的培养,满足更多病患需求。
失乳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全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30.4万例,2015年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7.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且发病人群呈显著年轻化趋势。而随着近年来乳腺癌临床诊疗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83.2%,乳腺癌已步入慢病管理的行列。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5%的乳腺癌手术患者感到忧虑,93.3%的乳腺癌手术患者自卑感增强。天津市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教授表示:“当前,乳腺癌术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变得尤为重要。一份由110家医院参与的调研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乳房重建率仅达1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40%以上有着显著差距。高发病率与极低的重建率导致女性患者在乳房根治术后生活在失乳的阴影之下,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强生医疗陈曦博士表示:“很多患者在接受乳腺全切术时,完全不了解有乳房重建这一选择,错失了最佳乳房重建时机。许多患者在术后多年仍会对不完整的乳房抱憾,甚至因此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实际上,乳房重建是一种在国际上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科学解决方案。”
加强乳房重建术者的培养,满足更多病患需求
在知晓乳房重建术的情况下,乳腺癌患者对乳房重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意愿。2018年2月,一项“中国女性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意愿的多中心调查”显示,35.1%的被访者有乳房重建意愿。
“目前我国医患双方对于重建安全性的认知仍不足。”尹健教授介绍,“同时考虑到重建手术的技术起点高、难度大,人才培养周期长等因素,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我们还应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医疗模式。”
尹健教授表示,乳房重建不仅能够帮助不能保乳的患者重获乳房,恢复形体完整,从长期看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术后心理状态好的患者,其生存预后要好于心理状态差的患者。国际上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安全性较好,乳房重建不影响术后辅助治疗,不影响疾病转归,不影响复发的检出。
尹健教授强调:“临床上外科医生对于乳房重建往往不够重视,在实施乳房全切术时,会忽视关于乳房重建这一选择的沟通,导致大量患者错失重建的最佳时机。希望更多医生能认识到乳房重建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凝聚社会力量,提高乳房重建公众认知
活动现场,随着启动装置被各方代表点亮,我国首个“粉红绽放日”也正式确立。来自全国多地的青年医生代表宣读了《粉红绽放倡议书》,表达了积极推动乳腺癌治疗水平和乳房重建的坚定信念,并呼吁各方形成合力,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乳房重建临床选择。
以“粉红绽放日”为起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将陆续开展的广州、上海、西安、重庆等多地的公众教育,以及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等项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胡宁宁女士指出,希望通过公益活动让更多患者尽早知晓并拥有选择权,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基金会表示将集多方之力把“粉红绽放日”打造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乳腺癌防治宣传和倡导平台,用以提升公众对于乳腺癌诊治的认知水平,在医学专业领域内进一步推广乳房重建的理念,探索机制化培养相关医疗人才的路径,从而解决当下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