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彭爽 李杏娜
图/主办方提供
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节庆“叹”非遗:“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中秋国庆系列活动,包括“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主题灯彩艺术作品展、“解码非遗”体验课和“云赏非遗”专题展播三个版块。
其中,“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线下活动由一场灯彩展览和七场线下非遗体验活动构成,每场体验活动都由非遗项目传承人亲自讲授非遗知识并指导观众动手学习制作。在听讲与动手间,参与活动的羊城市民用别样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富有文化味的假期。
此外,本次节庆“叹”非遗中秋国庆系列活动期间,广东省非遗中心还把非遗带进景区——华南植物园,让没能在小剧场体验非遗课堂的市民朋友也过一把瘾。据悉,这是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进景区”的一次尝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动手,体验传统制作技艺
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在国庆期间筹备的七场线下非遗体验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广州饼印制作技艺、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大良鱼灯制作工艺、新会葵艺、佛山彩灯、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彩扎(佛山狮头)等多种非遗体验项目。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不仅能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非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增强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让传统文化和这里发生更为深刻的共振。
10月2日上午,广州饼印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余兆基来到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与大家分享传统饼印的制作技艺,并让现场的学员亲手体验制作如何制作一枚饼印。一对对家长和小孩手持木锤和模具,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雕刻着自己的饼印。
别看饼印虽小,往往需要历经20道工序方可完工。经历了细心的打磨与雕刻后,一个个记载了家长和孩子们美好祝愿的“寿”字饼印模具接连完成。接着,老师又带领和家长和孩子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模具共同制作红豆沙糯米糕。
4日上午,大良鱼灯制作工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潘智江与大家分享顺德大良鱼灯的制作技艺。作为佛山秋色赛会中一个重要展示内容,大良鱼灯是一种极富有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
潘智江老师及其家人指导现场观众用纸绳将竹篾绑成鱼形状的骨架。潘老师预先在骨架上点好连接点,并用白乳胶将骨架固定。随后,现场学员将拿到手的纸糊到鱼形骨架上。
动脑,现场学习非遗知识
新会葵艺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5日上午,新会葵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带着他的葵艺作品来到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烙画葵艺扇上方寸之间浓缩秀美山水的技艺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
在现场,廖老师还带领现场的学员编织葵画,体验新会葵艺核心的烙画技艺,并鼓励现场的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葵艺作品。
7日上午,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志超在现场向大小朋友介绍光德陶瓷烧制技艺这一非遗项目。大埔县光德镇瓷业早在元、明代已相当发达,装饰纹样以青花、云龙、花卉和人物为多。
现场学员上了一场小小的非遗知识普及课后,便迫不及待地在素陶胚上展示自己的绘画功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纷纷脑洞大开,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动物、风景、卡通形象等,玩得不亦乐乎。
佛山地区还流传着一种特别的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彩扎狮头。8日上午,彩扎(佛山狮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为市民带来她的佛山狮头代表作以及精致的醒狮文创。
她介绍道:“黎家狮的特点是以粤剧脸谱为创作原型,分为刘备面、关公面和张飞面,每个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色。”活动现场,随着黎老师细致的教导和大小朋友的巧手制作,一个个威武生动的小狮头诞生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