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礼园
大家好像突然爱上了看新闻,一群女同胞在为一个受伤的小伙子维权,一群男同胞在看甜甜小姐姐播报央视新闻。
近日,小张向媒体反映自己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可报道一出,热搜就停不下来了,网友评论除了希望小张的手尽快恢复之外,还关注起了他帅气的外貌。
无独有偶,央视女记者王冰冰前几天也刷爆了微博热搜。因为这位小姐姐长相甜美如初恋女神,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喜欢上她。不少网友直呼:“我又爱上看新闻了!”
这是个看脸的社会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仅当下看脸,古往今来概莫如是。某种程度上,古代的中国更是将“看脸”拔到了哲学的高度。当然,历史告诉我们,看人只看脸,很可能是要被打脸的。
古人有多在意颜值?
在《世说新语·容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对颜值这件事有多在意。比如: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三国曹魏时期,何平叔长得非常帅,而且皮肤特别白,当时的魏明帝怀疑何平叔皮肤白是因为他偷偷画了裸妆,于是就在大夏天请何平叔吃热汤面。
何平叔吃得满头大汗,但是肤色没有任何变化,用衣袖擦汗,反而脸色更白嫩了。魏明帝这才不得不服。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的何叔平形象
如此颜控法,比今天的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疯狂颜粉追起星来,也是有点意思的。又比如: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著名大帅哥潘安驾车出门自驾游,路过的游人,从妙龄少女到少妇大妈,都被迷得神魂颠倒,大家手拉着手在路边围观。
现在的粉丝在接机时会送信送礼物,当时的小姐姐们则把手绢和水果扔到潘安的车上。结果,潘安每次回到家都是满载。这才是真正靠脸吃饭的男人啊!
△“掷果盈车”的典故由此而来
当时的诗人左太冲不知道是眼馋潘安的人气,还是想吃免费的水果,也驾车出去模仿潘安。结果因为长得太丑,路边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纷纷朝他吐口水。
老太太活了一辈子,都说丑,那可能真的是丑到了一定境界。
“外貌协会会长”致力于看相
在古代,如果长得太丑,还会影响事业。毕竟科举考试,想要连中三元,最后一关是殿试。
大殿之上,直面龙颜,皇上要亲自选拔一个状元出来,这个人一定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有史以来记载的状元,都是仪表堂堂,相貌英俊的。
至于那些颜值不那么高的人去哪里了?最悲伤的故事应该是钟馗,虽然才华出众,却因相貌丑陋落选科举,在殿阶一头撞死。
△史料中的钟馗虽有才华但相貌丑陋
选官中“以貌取人”最初来源于儒家对容止和威仪的重视,礼仪中有专门的“容礼”,随着后来皇上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就完全将个人好恶体现在对官员的选拔上。
宋神宗提拔王迥做官,原因就是颜值高。王迥是个唱戏的,人称 “奇俊王家郎”,但人品比较差,而且也没多少墨水。即便如此,宰相蔡确还是举荐他为监司,宋神宗一听是“王家郎”,便大笔一挥同意了。
后来哲宗继位,蔡确推荐了一个极其有才的丑男袁应中。老袁不仅满脸麻子,还是个斜肩膀。哲宗见到后连称:“太陋。”最终,老袁连个表现的机会都没有,就打哪儿来回哪儿去了。
看看,皇帝换了,看脸的标准没有变。最外貌协会的,非如今影视题材中最喜欢的“四爷”雍正帝莫属。他在提拔官员前,喜欢亲自面试。
△“外貌协会会长”雍正皇帝
下面就来感受一下,“颜控皇帝”雍正的发言,他评价——
金庸祖上的查嗣庭,“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必不端正”;
户部江南司主事朱叔权,“相貌微寒,恐福量不及些”;
台湾水师协标左营游击祁进忠,“气度相貌甚好,似有福人”;
清江知县金广培,“平常老实人,两只忠臣眼”;
苏松镇标游击林子龙,“魁梧,可升用”;
……
到底准不准,其实也是一半一半,几乎就是个街边看相的水平。
看脸选官,准确率有多高?
晚清名相阎敬铭在早年的遭遇,简直就是衰得不能再衰了。
在清朝,参加过三次会试仍没有中进士的困难户,可以参加名为“大挑”的选官程序,给一个做官机会。但这里面一条明确的规定:“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
选拔时按照同、田、申、甲、由五字作为相貌评判标准。“同”字脸第一,“田”字脸其次,此外脸形像“申”“甲”“由”字的,也有可能入选。
△阎敬铭画像
而阎敬铭的脸哪个字都不像,长相比较丑陋,且两眼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身高又不满五尺,怎么看怎么都不像个当官儿的。
这不,阎敬铭刚行完礼,连履历还没来得及报,主挑的亲王看到他,便厉声呵斥到:“阎敬铭先出去!”挑都不用挑了。
既然不能靠脸吃饭,便只能靠才华。老阎最后发愤图强,这个脸型四不像的人终于成为了一代名臣。可见,看脸不靠谱。
国家以貌取人,知人知面难知心。明代翰林编修张元祯就建言过,“选六科给事中不必拘体貌长大,惟当以器识远大,学问该博,文章优赡者充之”。
但是,他却受到另外一些人的诘难:六科都是皇上的近侍官,如果不选点帅的,怎么能够以“壮观班行,表仪朝宁”?
这也难怪,古代常人眼光常有局限,如后周世宗柴荣,可谓一代英主,但他担心有人夺位,“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
看吧,柴荣的气度和胆识也不过如此,对长相威严的将领也难以相容。可他刚死后不久,相貌平平的那个黑浊胖子——他的好兄弟赵匡胤就夺走了柴家江山。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容止》,刘义庆
《这个看脸的社会,其实还好》,范臻
《明朝那些“看脸”的事儿》,蒋骁飞
《古代选官要“看脸”?》,板桥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