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了九年的技术大会首次出沪,为何选择落地在广州?
2020-09-23 14: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代表性的港珠澳大桥、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等,这些建设都在世界上形成了重大影响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9月23日至25日,2020(第九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下简称桥隧大会)在广州召开,聚焦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湾区跨珠江口通道、川藏铁路、沪苏通长江大桥、黄茅海大桥等一系列国内重大工程的建设发展,探讨未来行业在规划建设、运维养护、安全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挑战。 

值得瞩目的是,这是桥隧大会举办九年以来首次走出上海,选择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落地,为何桥隧大会的首次出沪即选择落地广州?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为何桥隧大会举办九年以来首次出沪即选择落地广州?

杜彦良:此前的历届大会都在上海,这次到广州来了。桥隧大会的一个亮点就是要聚焦重大工程、推进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做好技术交流。粤港澳大湾区这几年的重大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如港珠澳大桥,还有目前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这些建设都在世界上形成了重大影响。

大会邀请到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到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一些广州市的重大工程进行相关考察。以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作为大会交流的重点内容,这样,除了会议报告内容以外,桥隧大会还能通过对重大工程的考察,学习和了解国内重大工程中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法、新理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新基建背景下,广东在桥隧建设领域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杜彦良:新基建的实施和推进,对于推进我们的桥隧工程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即我们利用新信息服务于桥隧工程,包括我们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通过这些新技术来提高我们桥隧工程的质量,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新的技术、新的材料融入到其中。

第九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今在穗召开

9月23日至25日,2020(第九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下简称桥隧大会)在广州召开,聚焦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湾区跨珠江口通道、川藏铁路、沪苏通长江大桥、黄茅海大桥等一系列国内重大工程的建设发展,探讨未来行业在规划建设、运维养护、安全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会举办九年以来首次走出上海,选择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落地。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将集中参观在广东的桥隧建设中较具代表性的深中通道和广州地铁在建项目。 

桥隧大会在广州召开

桥隧大会首次出沪、落地广州

本届桥隧大会以“创新引领,建养并重”为主题,聚焦、探讨了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湾区跨珠江口通道、川藏铁路、沪苏通长江大桥、黄茅海大桥等一系列国内重大工程的建设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八届桥隧大会均在上海举办,在我国新冠疫情取得伟大胜利、持续推动复工复产的特殊背景下,本届大会选择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落地,这也是桥隧大会首次走出上海。根据议程安排,9月25日,与会代表将分别参观考察深中通道和广州地铁在建项目。提供参观的两个项目在广东的桥隧建设中较具代表性。其中,深中通道是连接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南沙以及中山市的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广州地铁十一号线云台花园站采用后矿山法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采用管幕支护法,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

“过去九年来,桥隧大会见证并推动了我国一系列重大桥隧工程的科技进步,推进了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在会上指出,接下来,我国还有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等待建设,如川藏铁路、渤海湾通道、琼州海峡隧道、台湾海峡隧道,以及面向未来的真空隧道、悬浮隧道等一系列代表技术前沿的工程技术前沿研究项目。“在这些未来的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在开幕式上致辞

“建养并重 以养为主”已成行业共识

桥隧大会是中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反映重大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的重要交流平台,在国内较早关注大型交通工程的桥隧方案比选与工程技术创新,以及桥隧建设和运营维护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会中,周福霖、缪昌文、钮新强、吴智深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就隔震减震、桥用混凝土、大型通航隧洞、桥隧结构灾后韧性提升等关键技术做报告,专家代表就当前国际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大跨度高铁桥梁、青藏高速公路桥梁、工业化桥梁等建造问题作深入探讨,来自广东、上海、江苏等地集中展现了各地区现阶段的重大工程建设情况。

从已落成的港珠澳大桥、引汉济渭、汕头海湾隧道、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沪通长江大桥等,到在建的平潭铁路大桥、深中通道、深圳春风隧道、上海北横通道、各城市地铁工程等,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桥隧工程科技不断取得成果和发展。经过多年赶超,中国桥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居于全球领先水平。

记者从桥隧大会了解到,从以往的“建设为主”,到“建养并重 以养为主”转型,已逐渐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接下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前沿,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桥隧重大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今后桥隧建设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