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通讯员 谭静宜
今天(9月22日)下午,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广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金融纠纷司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数字金融协同共治“Rong”平台,发布平台配套制定的《广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规程(试行)》。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9月28日挂牌成立至2020年8月31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40522件,结案36590件。经大数据分析发现,广州互联网法院近两年受理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大、标的小、同质化明显,适合批量解纷。在受理的40522件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中,涉案标的额小于1万元的案件数为24352件,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13966件。
根据相关规定,标的额小于5万元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数为38318件,占总案件数的95%。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40522件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中,有38921件通过批量快审方式处理,占比高达96.05%。
二是借款人地域分布广,借款合同的电子送达约定率逐渐提高。《报告》显示,借款人的住所地在广东省的案件数最多,占比23.11%,剩余76.89%的案件的借款人遍布全国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借款人地域分布广泛是造成司法送达难的重要原因。
三是身份验证及存证呈电子化趋势,区块链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在受理的40522件案件中,有25868件案件的相关金融机构运用了区块链技术收集、固定、储存电子借款合同。
四是借款群体年轻化,纠纷适合在线审理。从借款人年龄层分布状况方面观察,互联网金融的借款人年龄集中分布在20岁至40岁之间,占比近80%。
中青年群体具有较高的互联网粘合性,以线上审执方式办理案件,可以提高当事人到庭应诉率、非诉化解率的同时,也可以快速、便捷地采取限制线上消费、线上支付等执行措施,提升执行质效。
为应对数量巨大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涌进法院提出的难题,广州互联网法院秉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理念,促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自2019年8月10日该院上线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以来,该院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38921件,结案34905件,实现100%的在线立案率、在线交费使用率、电子送达覆盖率、在线举证率,每件案平均立案时长62秒,平均审理周期33.6天,比传统模式缩短65.68%。
广州互联网法院今天还上线了数字金融协同共治“Rong”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受理、催告、和解、调解、支付令等所有程序全流程在线办理。
“Rong”平台在纠纷化解工作中体现五大特色:一是以化解效果为导向,灵活调整程序配置;二是定向发送节点短信,实时同步处理进度;三是运用失联修复技术,提高送达精准度;四是强化验证措施,防止短信诈骗;五是创新在线存证方式,全程区块链留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