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勇 陈强 张文
清远市地处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现下辖2区2市4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3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万多人,是广东省陆域面积最大、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清远市考察,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对此,总书记开出了“药方”: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态优势,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新时代清远市脱贫奔康指明了方向。
调研组日前在清远调研看到可喜一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当地省定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从原先的单一农业,到如今越来越多元的产业,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进而脱贫奔康。
扶贫车间一间间建到家门口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
调研组在连樟村调研时发现,该村村委会办公楼一侧,有一个利用已停办小学闲置校舍开设的“扶贫车间”玩具装配加工点。
8月里天气酷热,连樟村“扶贫车间”内一派忙碌,女工们正加紧制作玩具产品。车间组长冯彩霞介绍,以前村里就业机会不多,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自从有了“扶贫车间”,村民们可以边上班边顾家。据了解,该“扶贫车间”高峰期用工超过100人,工人月收入最高达到3000元以上。
调研组在英德市黎溪镇恒昌村调研时发现,村里有个颇具规模的豆芽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超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180亩,主要生产和销售“苗苗豆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供港基地”豆芽生产商。目前恒昌村有30多个贫困户及村民在这个基地工作,每人每月收入在3300元以上。负责人阮伟成说,豆芽基地2017年从清城区搬来落户恒昌村,就是看中了当地生态环境好、拥有优质水源。
据了解,清远市目前共发展了100间“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通过“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引导贫困劳动力和村民就近实现就业,带动了1408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富民兴村产业项目越来越多
调研组在省定贫困村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调研时,看到村里有连片的桑叶田,绿油油长势喜人。2017年,为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该村在对口帮扶单位广东省委办公厅的支持下,成立了英德市万仔蚕桑专业合作对口社,采取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重点打造桑芽菜种植加工基地。
合作社去年产值已达约1800万元,成功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目前河头全村种植桑芽菜约800亩,与周边镇村签约种植桑芽菜约2000亩,共带动500多名村民就业。此外,河头村还整合资源打造了九龙峰林小镇、碧乡客栈民宿、百香果产业等富民兴村产业。
调研组在清远调研发现,不少贫困村都像河头村一样,富民兴村产业越来越多,比如省定贫困村清新区三坑镇枫坑村已累计引进特色产业项目8个。清远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最主要的增收渠道,成立市产业扶贫工作组,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4.8万多个,落实村级项目8017个、户项目70万多个,带动31787户贫困户增收,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户均产业增收4824.73元。
调研组问卷调查显示,283名受访者有211名回答了“得到产业扶贫措施帮扶后,对家里增收有没有帮助”这一问题,其中76.8%认为“有帮助”。
技能培训助力村民就业脱贫
连樟村村民陆国建告诉调研组,他种了几十年地,压根没想到有一天可以不用日晒雨淋、不用弯腰就把地给种了。去年8月,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陆国建跟村里20多名老乡一起,成为一天工作8个小时、每周休息两天的新型职业农民。上岗前一个月,他们还坐飞机到海南培训了一个月,学习掌握全套先进的农业种植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分蔓、绕蔓、摘侧芽、授粉、选瓜等。
在清远,类似陆国建这样通过技能培训就地就近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超过6成的受访者表示“建档立卡以来,家里有人参加过就业培训”,58.5%的受访者表示“获得的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对家里增收有帮助”。
调研组在广清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调研了解到,广州市与清远市携手统筹成立全省首个就业扶贫办公室——广清就业扶贫办公室,通过“就业扶贫办公室+人力资源机构+驻村第一书记+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模式,采取“以奖代补”、技能培训等举措,积极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适合贫困人口的就业岗位,鼓励相对贫困劳动力通过劳动实现增收脱贫。
据了解,今年,清远继续以“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对全市3.68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
调研观察
清远扶贫开发近三十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清远市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1991年创办全国首个扶贫开发实验区,实行工业异地开发;1993年组织人口异地搬迁,展开了岭南近代史上最具规模的“18万山民大迁移”;2009年起,实施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工作,成为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发源地和先行市。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清远也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2016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部署,围绕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目标,扎实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清远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截至今年6月底,清远市贫困人口教育补助、最低生活保障等11项指标落实率均已达到100%,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总体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相对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条件。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46元,比2018年增加2391元,比当年省定脱贫标准高出7000多元。
调研组认为,清远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现有的产业扶贫项目总体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基础较为薄弱,持续生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清远可继续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发展壮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乡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让富民兴村产业越来越壮实。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