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波
智能搬运机器人不仅自行工作,没电了还能自己完成充电!9月11日,东莞食品龙头企业徐福记发布智能营运蓝图,未来将以3大方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现场展示了智造项目成果,包括无人车间、AGV搬运机器人、物联网、智能餐厅、智慧月台等,从上游供应链到成品出厂,融入了自动化设备运作,数字化管理作,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
边工作边“唱歌”的AGV搬运机器人
走进徐福记产品转运区域,一台台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在地上 “忙碌”着,一边唱歌一边工作的AGV按照规划的线路有条不紊地就完成运输工作,现场没有人在看护及管理。没电了会自己充电,夜晚也可以进行无灯运作。整体转运方案利用点到点+货到人+智能搬运系统,通过河图调度T800等物料搬运机器人(AGV),以及“人机协作”实现车间-公共月台-发货月台之间的自动化搬运作业,其运输误差可以控制在±10mm以内。这一系统是由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为徐福记定制化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业界首个基于AI的智慧物流系统——旷视河图以及旷视的物料搬运机器人(AGV)。未来,旷视还将继续为徐福记完成车间的立体化、柔性化改造,并利用旷视在人脸识别,图片识别和视频分析方面的技术,助力徐福记升级员工在刷脸通行、产品外观检测、人员和物体的状态分析等多方面的管理应用。
此前,车间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都是通过人工或叉车搬运,劳动强度高且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作业区域内人流、车流、物流密集,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AGV转运小车投入运作后,现场搬运作业人员减少100%,整体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物料搬运及时率和准确率达到100%,其自动躲避障碍物的功能,也大大降低了车间的安全风险。
实现从33到0的无人车间
“过去这样一条生产线,需要33名工人协同作业,而现在实现了无人生产,机器换人也提高了产能。”徐福记工作人员介绍。如何实现无人生产?原来,是利用码垛机器、自动喷码等技术完成的。在无人车间,拥有机械臂的码垛机器人有序高效地将产品装进箱子,自动喷码机器则协助着进行箱子的喷码工作,AGV转运车也在车间里充当搬运的好帮手,机器人们互相协作,完成了产品从包装到装运到车的全部工作。
以往大量的纸箱转运半成品后需大量的人力进行换箱,码箱和缴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车间生产的速度有限。但通过生产线的智能自动化改造后,实现了无人车间的转变,产量也从6600箱/天提升到了16000箱/天,提升了142.4 %,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化”厂区无处不在
记者在徐福记采访发现,无论是园区管理,还是生产车间,甚至员工餐厅,“智能化”可谓无处不在。
在徐福记的餐厅入口,记者就见到,员工们排着队伍在一个屏幕机器上进行“刷脸”,这是新投入的人脸识别的打餐系统,员工“刷完脸”后,取一个特别的餐盘,餐盘右上角有一个小二维码,除了刷脸,还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行登录。拿完餐盘后,来到自助选菜区,每个菜盘子旁边都有一个显示器,夹好菜后放上餐盘,显示器上立马可以显现所选菜肴的明细、重量和价格,吃多少拿多少,真正的丰俭由人,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饭量进行选择,实现光盘行动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当最后一次打完餐的15分钟后,系统会自动扣款,除此之外,还能通过餐厅的微信小程序看到自己这一餐所摄入食物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脂肪含量,更健康更均衡地搭配餐食。
徐福记的沙琪玛车间每天的产能可以达到150吨左右,这个产量原来需要630名工人左右。今年,徐福记投入3000万元对沙琪玛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改造后,工人人数减少近50%,同时极大提高了产能和产线的柔性化。偌大的车间里,6条全自动生产线连接着多套设备装置,各种自动化机器在不停的进行着传输、生产、搅拌等工序,从生产物料进入到最终成品出厂,基本由智能化设备自动操作,工作现场只有极少操作机器的工人和个别流动检查的工人。同时,沙琪玛的工艺也因为技术的升级、配方改良而以改变。比如在油炸阶段增加了色选机,这样,过度油炸的面条被一一剔除,沙琪玛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生产最需要投入人力的部分是在大机包阶段,原先这部分生产线都是拥挤的工人,现在换成机器后,工人人数可以减少一半。”车间工作人员跟记者介绍到。车间还在改造中,预计在2021年可以完成全部改造。据了解,徐福记响应政府转型升级号召,近三年来,对于智能制造项目的投资达到1.6亿元。 营运总经理虞湛表示,下一步还会继续将智能制造推进工厂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企业赋能助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