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娘蒲乡来了8位广东支教女孩
2020-09-11 10: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不缺生源、缺老师的西藏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学校,是广东在林芝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一个支教点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建敏 实习生 李华清

“太缺老师了,硬是等到8位广东支教老师过来,我们390个学生才能开学。”西藏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学校校长李健元说。

娘蒲乡中心学校海拔3840米,距离工布江达县城50公里,背靠高寒牧区,清澈如蓝宝石的娘曲河奔流而下,风景无比秀丽,而这里却是林芝市教师流失最厉害的乡镇中学之一,也是广东在林芝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一个支教点。

8月17日,从来没有来过西藏的广东岭南师范学院8名大四女学生,被李健元从工布江达县城接到了学校,第二天跟师生开展交流活动,第三天就走上了讲台,讲的课几乎包含了所有课程。

支教人员与校长合影

上课到一半,要停下来喘口气

“上课爬三楼,像在广东爬过了一座高山,好累。心跳很快,呼吸感觉很沉重。”支教老师、岭南师范学院大四学生柳子芃说。

“虽然现在适应了,如果连着上课的话,还是会上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抚胸口停下来。学生们就这样看着你,‘老师怎么了’‘让老师歇一会,喘一口气’。”支教老师孙杰梅笑着说。

9月8日中午,岭南师范学院8名支教老师全部坐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面前,叽叽喳喳地讲起了近二十天的高原支教生活,她们的名字是孙杰梅、柳子芃、李冰冰、张海岚、张衍悰、骆一鸣、徐育银、江远容。

“第一次上课,全部都是藏族小朋友,感觉眼睛雪亮雪亮的,跟外面的小孩子不太一样。”

“这里的孩子特别热情,我们来到这里之后,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把我们围在一起。下课的时候,‘老师求求你别走了’,好热情。”

“上课时,学生非常积极,基本上你一写上问题全部举手,然后半个班都站起来了。”

热情的藏族学生

那么美,那么难

初到高原,让支教教师们印象深刻的还有无与伦比的美景。“随便用手机拍一张,都是大片。”

娘蒲乡地处高原牧区,天空澄净,群山环绕,流淌的娘曲河是尼洋河的一级支流,因富含矿物质,清澈见底又泛着蓝色的光彩。沿着曲折的山路一直往前走,可以到那曲的一个县,但道路常年中断,娘蒲实际上已是终点,这里的人们半农半牧,虫草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孙杰梅是文学院的,几天后,她作为副班主任,跟着本地老师去家访。“我跟两位老师步行去到牧区深处,十几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去到孩子们的家。”

不缺生源,缺老师

实际上,尽管地理位置偏远,娘蒲乡中心小学生源还是比较充足的。

校长李健元说,娘蒲乡中心小学学生人数390人,13个班,在整个工布江达县排第二位,仅次于交通要道上的金达镇,一方面,因为娘蒲太偏远,很多家庭只能来这里就近上学;另外,得益于免费午餐等政策,孩子送过来,不但学费全免,还可以免费吃饭。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现场看到,这里的免费学生餐标准还不错,还配发牛奶和水果。

“但教师的流动性太大了,很多教师来了一两年就调走了,去工布江达县城、林芝市或者拉萨。现在整个林芝,教师的编制基本上都是满的,但我这里小学加幼儿园50多个编制,只用了30多个。”

除了缺老师,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2016年,李健元调到娘蒲乡中心小学,在这之前,全乡还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内地的“西藏班”,在西藏,这是衡量一个小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跟内地山区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一样。”李健元说。

也就是2016年前后,娘蒲乡中心小学迎来了广东的支教者,岭南师范学院开始每年都选派学生来支教。

2017年,娘蒲乡出现了第一个考上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全乡轰动。李健元也热泪盈眶。此后,几乎每年都有考上西藏班的了,多的时候三四个。相伴而行的,是一批批广东的支教人员。

李健元向前来慰问的岭南师院领导及林芝市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吴珍珠提要求:“能不能多派些支教人员过来?”今年共有8名大学生分过来,是以往的两倍。

“这里特别缺老师,我们希望能有多一点老师来,孩子特别需要知识。我们走了后,这些课就平均分配到剩下的老师身上,很辛苦。”支教女生们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