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服贸会上,新一代的全自动智能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灵采二代在这里亮相,5G低延迟远程操控、流程全自动、隔离式操作空间设计,最大可能实现了在保障医护人员的同时,又保证采样的质量。
而记者在近日走访钟南山院士担任首位主任的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时了解到,在创新成果——采样机器人的背后,是该实验室在“临床-基础-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化体系。
采样机器人的诞生:
保护医护保证采样质量的方案
参与采样机器人项目的实验室呼吸内科医生李少强告诉记者,当疫情爆发时,科研团队当时就在想,如何针对采样中易受感染的风险,形成一种既能保护医护人员,又能保证采样质量的方案。
因此,团队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院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开展研发。团队出理念和想法,自动化所则在技术上进行实现。共同推进商业化,进行产学研的转化。
他说,整个项目研究的出发点是,医护人员的价值是无价的,人的价值是无价的。基于这一点,智能咽拭子机器人要能够实现远程可视化采集、合适力度控制、机器采集质量不劣于人工采集、机器采集与人工采集的病原体发现率一致性达95%等一系列目标。
而在不久的未来,采样机器人在5G的支撑下,将可以实现跨省的远程操作,有效提高边远地区的采样和检测能力。
历经数年研发感染防控产品
更多的创新故事在实验室中发生。
隔离净化采样台、隔离净化椅、开放式隔离病床……一系列针对呼吸感染疾病传播特点所研发的医用设备,在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中诞生。
隔离净化采样台的主机箱内安装有风机,可以实现局部空间区域的空气流动。同时主机内还有净化单元,对细菌、病毒等传染性微生物进行高效过滤、除菌净化。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有效地保护采样的医护人员。
负压隔离病床则可以在床体内部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床头顶部的进风口直通风道,通过杀菌主机箱内风机的运行带动空气流动,使进风口形成负压,抽吸病床内可能含有病原气溶胶的空气进入杀菌主机箱 ,通过杀菌主机箱内的净化消杀单元对细菌、 病毒等传染性微生物进行消杀过滤,处理后的洁净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这将有效的实现单人传染源的隔离,并能即时消杀病毒、一次性去除率超过99.9%。
据介绍,在钟南山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实验室周荣教授团队经过数年的探索研发,根据呼吸感染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原体)、传播途径(病原气溶胶)、易感人群以及医院是重要的传播节点等特点,提出了“单人隔离、即时消杀”的呼吸感染防控创新理念,首创微空间负压隔离技术、双风路空气消杀技术、IFD多重净化病毒消杀系统,在广州市医疗健康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广东省及广州市科技攻关应急专项、国家十三五生物安全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新冠疫情应急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研制了一系列感染防控器械产品,以期实现阻断传播途径、减少医院内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紧锣密鼓研发三类疫苗
作为产学研基地中的生物医药企业,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研发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申报临床测试许可。
公司董事长助理汪乾告诉记者,在疫情爆发后,国家公布了疫苗研发的五条路线,恩宝在2月21日成立了攻关小组,在自身从事腺病毒基因工程技术及腺病毒疫苗研发的基础上,整体投入到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中,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她表示,虽然企业投入很大,但是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生物医药公司,面对疫情,有责任有义务去做这个事情,不能从商业角度去考虑投资回报率。
除了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之外,实验室中还在研发另外两种疫苗——新冠病毒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其中,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药物研发阶段和临床动物试验已经完成,目前一期临床试验待批。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正在进行临床前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
打造产、学、研全链条建设
据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陈涛说,实验室在黄埔建设了产学研基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转化,进行全链条建设。通过基础研究,在临床上发现问题,探索后形成产品,在产学研基地中进行培育孵化,最后再回到临床。在实验室里,不少专家教授身兼多职,既是临床医生,又是基础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同时在产学研基地中积极地开展产品转化。
陈涛介绍说,钟南山院士提出了科研要顶天立地为人民,因此一直以来,整个产学研的链条,都围绕着如何符合群众的需求来开展。
据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负责人陈利国介绍,研究成果都面临着进行产业化的课题,而目前基地已经有26家企业正在进行成果转化,涵盖领域包括了中西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大数据等。
记者还了解到,9月23日,广州将举办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届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将展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