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广东画院提供
9月9日,记者从广东画院方面获悉,作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创作献礼项目,广东画院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日前完成,并将于近日公开展出,与公众见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向记者透露,中国画《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宽16米,高3米,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珠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四位港澳地区美协主席,及四位深汕珠厦经济特区美协主席。
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及来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心共力,以盛世丹青构建南中国改革开放巨幅时代画卷,以独特艺术风貌展现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这一内涵宏大的历史主题。
林蓝表示,该作于5月27日起启动,经历文本搜集、图片汇总、初稿拟就等流程,其中正稿绘制用时26天,至日前送裱,合计用时105天。
“点线面”展示各特区地标景观
记者了解到,该作在构图整体组织方面,以“点、线、面”通构整体——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代表性建设成就——港珠澳大桥为“线”贯穿全幅,以深、珠、汕、厦四个经济特区地图为元素横向延展为四大板块为“面”,以深圳特区与珠海特区居中,以汕头特区、厦门特区左右,并通过宏伟壮观的港珠澳大桥与中国的蔚蓝海洋背景串联一起。
每一个经济特区的地图板块均以该特区40年来的代表性成就与经典人文景物拼贴组合成形,以之为“点”,配以其城市规划地图作底纹,层层叠叠,虚实相间,寓意特区成果在青蓝背景下如点点群星,交织出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拓的一片璀璨星空。
在局部内容选取方面,根据文献材料记载和事件成果意义的重要性进行严格筛选,集中展现了40年经济特区建设中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的成就内容。
作为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最闪亮的成果,深圳在作品被重点展现。如“南方明珠”盐田港;“深圳改革打响第一炮”的前海、蛇口自贸区;华为、腾讯等代表性企业建筑大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深圳会展中心等城市建筑地标;深圳市改革开放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城市雕塑《开荒牛》、《深圳人的一天》等文化艺术地标及经典;海洋建设工程成就“蓝鲸1号”等等。
珠海经济特区板块重点选取则重点选取了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珠海大剧院、珠海海洋科学馆与城市雕塑《珠海渔女》等城市景观。
汕头经济特区板块选取汕头港、妈祖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海关钟楼等重点元素。厦门经济特区板块选取“双子塔”世贸海峡大厦、集美大学及南薰楼、厦门大学及群贤楼、演武大桥及鼓浪屿等厦门地标性景观。
宏大叙述与个性表现良性结合
林蓝表示,广东画院的职责在出作品、出人才,历来大作、名家辈出。本次的主题创作力求以堂皇大气的现代构成形式,以丰富细致的传统材料创作,以历史的真实性与主题创作的艺术性,创新地完成经济特区40年宏大纪实叙述与个性艺术表现的良性结合。
在场景对象塑造方面,既强调大型主题性创作的真实性,主要场景对象的塑造建立在海量的历史照片素材与数字影像基础上,以期借助纪实影像内容的叙事属性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在艺术表现方面,“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造型语言与水墨晕染手法相结合,混融解构与重构,构建兼具传统精神意蕴与现代审美的艺术效果。
在整体色调设置方面,作品以青蓝为底,明示经典。整体以黑白灰色调为主,墨渍层层晕化,肌理丰富有序,局部配以厚重的暖褐色块,力求展现经济特区建设成果恢宏壮阔的场面。
为庆祝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文学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将于近日在广东美术馆隆重举行。广东画院“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将作为重点作品展出。
【附录】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画种:中国画
尺寸:1600cm(宽)X300cm(高)
创作人员:
广东画院:林蓝、李东伟、黄国武、黄唯理、周正良、陈映欣、 陈迹、杜宁、关坚
特邀艺术家:司徒乃钟(香港)、黎鹰(澳门)、林天行(香港)、李得之(澳门)、陈湘波(深圳)、古锦其(珠海)、许自敬(汕头)、林涛(厦门)、刘明(广州)、杨星(汕头)、林淼(深圳)、罗小颜(广州)、陈煜璧(汕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黎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