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罗冠军-梁颖事件”反转带来的两点社会性思考
2020-09-07 20: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女性主义追求的不应该是性别对立,而是社会正义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孙梓青

过去的这个周末,罗冠军和梁颖成了微博热搜的常客。他们之间故事的一再反转,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如今两人已经和解,这不失为一个尚可的结局,我们自然不必再对两人的恩怨情仇深挖不止、评头论足。但是“罗冠军-梁颖事件”所反映的深层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舆论环境怎么了?这个社会怎么了?

反转再反转,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

在喧嚣的舆论场中,人们似乎更容易被情绪所裹挟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媒体的“公共性”经历着弱化。

如果说作为“无冕之王”的媒体代表着某种“权力”,那么这种权力正在被“私有化”。当每个人都掌握了话语“权力”,这既可以成为伸张正义的渠道,但同样可能成为伤害别人的凶器。

于是我们看到梁颖以一篇微博就可以让罗冠军“社会性死亡”,我们更看到暴戾的网民们对当事人发动的一次次“网络暴力”,从罗冠军到梁颖。更可怕的是,在这种舆论生态中,极端而偏激的声音更加具有市场,吞噬了理性冷静的呼声。

如果更深一步,或许我们还可以发问:为什么“罗冠军-梁颖事件”这种原本属于私领域的事件会得到如此的曝光和关注?

笔者曾在关于广西大学“女生安全攻略”的评论中提到,“女生安全攻略”之所以被热议,在于女性主义观念传播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社会思潮背景,而“罗冠军-梁颖事件”同样如此。

我们听闻了太多女生被侵害的案例,而由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反弹。这种舆论氛围包含着对女性保护的要求、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女性权利的呼声。因此,当人们看到梁颖发的微博,会不自觉地代入到这种惯性之中,让义愤填膺的怒火,燃烧了自我的理性思考。

我们或许可以从“罗冠军-梁颖事件”中得到两点社会性思考。

第一,当人人都掌握了话语的权力,看似每个人都可以在舆论场中发声以保护自己,但这可能却是最危险的情形。人人都有“权力”,意味着更易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害。

第二,一个对女性安全话题过度敏感的社会环境,反过来同样可能会带来对男性的伤害和歧视。女性主义追求的不应该是性别对立,而是社会正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