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街”?广州计划布设近500个内涝物联监测点,更快预警和治理
2020-09-07 22:37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预计1至2年内完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广州有良好的防洪防潮设施,却在防内涝上仍存短板。在9月2日的广州市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水务局在提供给媒体的文字材料中作出“2025年基本实现全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的工作目标。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利用科技手段更快预判哪里“水浸街”可以是第一步。9月7日,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对林绮芳代表《关于建立全市水情和路况一键警报提醒系统的建议》答复中获悉,广州正采用智能监测的方式处置“水浸街”。尽管该技术目前无法直接防住“水浸街”,但能够更早一步知道哪里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水浸,有助各职能部门迅速处理。

8月26日晚20时,广州环市东路水荫路口发生水浸 梁怿韬 摄

128处内涝风险点已有61处治理
一批“水浸街”智能监测设备已投入使用

根据广州市水务局的答复,这种智能监测内涝的设施,其已在职能范围内于全市安装了78个,主要针对内涝频次较高及水浸隐患点的区域进行积水监测和预警,涵盖桥涵隧道、中心城区主干路沿线、历史内涝积水点、地势低洼区域、沿江倒灌点以及重要小区的地下车库等易涝区域。

其中监测点各区布设情况为:越秀区6个,南沙区2个、黄埔区7个、番禺区2个、荔湾区8个、海珠区8个、花都区7个、白云区15个、天河区15个、增城区8个,监测点可根据现场内涝情况,按照平时5分钟/1次,雨时1分钟/1次,实现现场液位变化的动态传输和超预警提醒。

今年4月23日,广州市水务局曾将全市128处地方列为内涝风险点。广州市水务局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中称,128处风险点目前已有61处完成治理。该局“水务一体化平台”已将2020年128个内涝风险点的分布情况全部上图上系统,为内涝治理和决策指挥提供挂图作战,并将原三防办智能水网项目建设的12个监测点数据实时接入展示,实现监测点位置和监测数据上图成表,目前汇聚的监测数据量已达140多万条。

8月26日晚22时,天河路石牌桥路段有积水 徐炜伦 摄

1至2年内还将安装近500个内涝物联监测点
更早知道哪里水浸并处理

根据答复内容,广州市水务部门还将进一步使用科技手段防治“水浸街”。该局已在2020年8月启动广州市“智慧排水”项目建设,将根据广州市中心城区重要道路和场所路面积水、城市历史内涝点、高风险积水路段、地势低洼地区等情况,着重对中心城区的内涝风险点进行梳理及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监控点布设,并统一接入监测信息。

此次“智慧排水”项目计划1至2年内拟布设495个内涝物联监测点。监测信息主要包括路面、相关窨井等水深、水位等信息。一般降雨情况,监测与通讯频率不低于5分钟上报一次;特殊降雨情况(水位上升过快等紧急情况),通讯采用“逢变则报”机制调整为不低于1分钟上报一次或每变化1厘米报送一次。

8月26日晚22时,抢险人员在天河路石牌桥一带排水 徐炜伦 摄

广州市水务局将及时共享掌握的内涝监测点数据,统一发布给市应急、公安、交通运输、住建、城管、园林绿化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及各属地政府,由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和管理范围内,充分发挥工作合力,科学制定交通管制、分流、疏导、道路养护、应急抢险布防等应对处置措施,多渠道向公众发布应急防御和避险信息,引导市民安全度汛。

“这种设施的使用,为‘水浸街’的预判和抢险,争取了时间。”记者从已经用上内涝智能监测设施的部分区级水务部门获悉,抢险人员以前只能对过往易发内涝的区域进行暴雨前的布放。对于新出现的内涝点,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市民提供线索才知悉。通过智能监测设施,抢险人员可以预判哪里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水浸街,能更早一步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