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9月2日,广东“禁塑”新政实施第二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相继发布了当地的“禁塑令”。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各地新政也着重提出加快推广可替代产品和模式的应用。
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场似乎前景可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1.8万家,同比增长了12%。站在国内“禁塑”的新起点,产业链上的经销商、工厂如何适应新政环境?
记者走访发现,伴随新政实施,国内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价格已出现上扬,有原材料生产商的产品供不应求。不过,在批发市场端,成本高、储存难等缺点较为突出,使得各经销商对可降解塑料反响平平。
广东“禁塑”第二天,批发市场反响平平
早上9时,广州市南泰百货食品批发中心忙碌的一天开始了。这里集中了十余家塑料袋的经销大户,它们大多面向商超企业等客户。商户刘斯正忙着将数十种大小、厚薄、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样品摆放到店铺门口,记者以采购的名义咨询是否出售可降解塑料袋。“暂时没做这个业务,已经很久没人来问这类塑料袋了。”刘斯头也不抬,继续摆弄手里的常规塑料袋样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该批发中心8家经销商发现,市场对广东施行“禁塑”新政的反响平平。不止是刘斯的店铺,其他的店铺也均未售卖可降解塑料袋现货。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广东施行“禁塑”新政之前,国内其他省份陆续升级“限塑令”的消息早已在店铺主中流传开。不过,就经销商的角度而言,他们并不看好可降解塑料袋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太贵。以我在佛山南海区工厂的拿货价,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两三倍,平均每个达三毛钱以上,发货到商场、医院等消费场所,价格又翻一番,消费者会不会买账?另一方面,可降解塑料袋的材质不稳定,保质期不长,产品运输、存储的便利性不佳,成本也会提高。”刘斯告诉记者,因为这些原因,经销商对可降解塑料袋的反响并不热烈,目前市场内仍以销售普通塑料袋为主。
该批发中心另一位店铺老板透露,他曾在去年销售过可降解塑料袋一段时间,不过,据客户反映意见,可降解塑料袋的质地太软,使用体验远远比不上普通塑料袋。9月1日广东的“禁塑”新政正式实施后,这位店铺老板计划根据客户需求,10月份向厂家提出新订单。还有一家店铺老板向记者表示,目前已和上游厂家联系,半个月后会有可降解塑料袋样品到店。
广东于9月1日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对此,刘斯笑言:这不是还有三个月吗,暂时能用几个月算几个月咯。
站在风口上的PLA,产能有限价格飞涨
广东升级“限塑令”不是突如其来的。早在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并在其中突出“禁塑”的目标。此后,全国各省陆续出台实施办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4个省份发布了当地的“禁塑令”。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禁塑令”不仅要求禁产、禁售、禁(限)用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塑料制品,还提出了加快推广可替代产品和模式的应用的目标。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禁塑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开花,对可替代产品和模式应用的讨论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新政推动下,聚光灯缓缓打在了替代产品之一的可降解塑料身上。
“可降解塑料袋的原材料分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两种。”专业从事环保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广东卓励高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止是可降解塑料袋,这类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清洁、服装、商超、医疗、保鲜、日用品等不同细分行业领域。
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的市场似乎前景可期。9月2日,记者致电山东的一家环保科技公司,销售经理刘先生告诉记者,进入今年下半年后,他接听客户电话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订单量也随之上涨。这家以销售可降解塑料材料及其产品为主的公司,目前备货较足,“对于十几吨的单量,都可提供现货”。
政策推动需求量上涨,用于环保塑料制品的可降解原材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聚乳酸(PLA)是生物基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材料,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PLA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据其工作人员透露,“根据不同型号目前每吨价格约为3万至4万元,今年已经涨了50%。每年的产能有限,现在下单无法提供现货,要排队等到今年底开辟新产线时才能供货”。
“可降解”火了,企业应势而变
政策产生的蝴蝶效应下,企业也在做出改变。“我们关注到国家的环保政策,目前生产线正逐步转化成可降解生产工艺,也正在筹建一个生产降解原料的车间。”东莞恺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此前的业务范围以生产、销售保鲜袋、环保袋等塑料制品为主,公司总经理蔡佳君感叹,“一种需求的增加必会带来一个行业的革命,就像今年的口罩机一样,之前谁也想不到可以从每分钟45个突破到每分钟100个,并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也有企业将目光重新投到环保产业领域。广州新镀越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涂料、喷膜产品,其总经理林长浩告诉记者,环保产业的发展是政策环境带来的大趋势,去年,公司开辟了可降解原材料业务线,“目前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工厂,现正在着力洽谈客户”。
从全国范围来看,可降解塑料市场早已对此做出了反应。据天眼查关于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国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的注册总量已由2008年的4万家增长到如今的17万家,增长近4倍。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1.8万家,同比增长了12%。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走访前述企业中同时了解到,这些加入到可降解塑料生产、销售链条中的参与者,也注意到目前可降解塑料成本高、存储难等痛点。蔡佳君向记者表示,“原材料的可降解性质和储存运输之间本就是一个矛盾关系,其影响因素很多,条件不同,降解的速度也各有不同。我们成立了专项技术研究小组,正在针对性地攻坚克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