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5G创新应用同台竞技,这个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愿望是……
2020-09-02 20:1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9月1日,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东分赛决赛在广州市黄埔区中国软件CBD圆满落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
通讯员 徐洁芹 梁晓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9月1日,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东分赛决赛在广州市黄埔区中国软件CBD圆满落幕。35个入围项目团队在决赛场上以路演加答辩的方式展示5G创新应用的魅力与潜力。

本次大赛以“乘势数字‘新基建’,创粤未来‘新时代’”为主题,旨在充分加码广东省5G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以赛促创、以创促融、以融促用、以用促产”,深入挖掘并孵化一批5G特色应用,助力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优质项目释放“5G+”创新潜力

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东分赛自7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业内各方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共收到了参赛项目254个,项目覆盖了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电子制造等多元化领域。8月18日,经过初赛专家评审,最终35个项目入围决赛。

决赛现场,记者看到,35个项目团队通过PPT、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其项目精彩亮点,并接受评审专家的提问及点评。各参赛团队呈现了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的5G创新应用,充分展示了广东省5G应用创新示范的潜力。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5G+智慧出行交通运输平台通过打造“5G+交通大数据大脑+N个‘交通互联网+’”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力图实现交通预测分析、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实时调度、道路巡检等智慧交通信息化功能应用。

松山湖5G+新基建电力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组建了“5G+电力”通信网络,在实现5G快速布网的同时,为能源互联网的5G应用生态提供开发、建设和产品选型指南,最终打造良好的5G能源与互联网应用生态。

一等奖获奖项目:
让企业“用得起5G”且“很容易用上5G”

经过激烈角逐,评审专家根据参赛项目方案、现场路演及答辩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及项目推荐,结合参赛项目线上投票情况,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3个。

其中,全球5G智能制造商用标杆项目、宝钢湛江钢铁5G智慧钢厂、5G全场景智能健康社区、基于5G云小站的智慧工厂应用方案、招商港口5G智慧港口项目等项目获得一等奖。

基于5G云小站的智慧工厂应用方案一等奖获奖项目来自黄埔区的企业京信通信。“我们希望构建确定性、融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5G基础网络和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用得起5G’并且‘很容易用上5G’” 。京信通信产品规划与解决方案部总监方绍湖介绍,“既为智慧工厂提供专属的带宽,解决原有网络与5G网络融合的问题,同时又在保障工厂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改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方绍湖介绍,其团队参赛项目“基于5G云小站的智慧工厂应用方案”能够实现工厂原有网络与新增5G NR网络的深度融合,满足智慧工厂各种连接的最优化应用方案,实现工厂全连接实时数据的数据分析与决策,低成本、高性能实现工厂智能化应用承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让5G行业应用实现市场化、规模化。

为表彰产品功能性、实用性等各个维度上表现突出的项目,本次大赛创新性地评选出最佳功能设计奖、最佳示范实践奖、最佳商业价值奖以及最佳社会效益奖若干。与以往不同,本次大赛除现场专家评审外,大赛组委会还开通了线上投票系统以决出最佳人气奖,吸引了超二十万访问量,投票总数超十万,大赛热度持续攀升。

据悉,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决赛优秀项目参加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赛,挖掘和孵化一批可以转化和落地的5G应用项目,实现5G产业化发展和创新赋能。

黄埔打造5G创新发展高地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黄埔区是全省首个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和广州市省级5G产业园的核心区,正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打造5G第一城”的指示,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中心,为数字新基建贡献“黄埔方案”。

为了吸引更多的5G产业集聚,黄埔区在2019年7月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区县级5G产业化专项政策“5G产业化10条”。今年4月起,该区认定通过了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等53家5G企业,组织开展首批5G政策兑现工作,拨付超2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全方位支持5G技术、应用、产业、平台发展,打造一流5G发展营商环境。

当前,黄埔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坚持5G基础设施建设与丰富应用场景并行,已建成5G基站近3000座,集聚5G及相关企业90家以上,形成5G智能制造、5G智能网联汽车、5G智慧产业园应用示范集聚区,加速区内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和产城融合发展进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第一示范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