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昀潇 通讯员 刘云 陈施敏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熟悉的旋律响起,往往能勾起许多人的回忆,六十多年来这首《我的祖国》在每一代中国人的心底传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大河,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第二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近日收到了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作词人——93岁高龄的乔羽老先生的约稿作品,是目前本次大赛最年长的参赛者!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电影《上甘岭》的上映,“一条大河”红遍全国,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独特的心灵独白。在文章中乔羽回忆了为《我的祖国》作词时的创作灵感来源和心路历程,字里行间透出了老人家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对祖国的拳拳真心。写下这首歌时乔老才29岁,但歌词中如浩浩长江般的情意历经六十余年一直流淌至今。
尽管战事早已结束,上甘岭战场依旧保存着当年鏖战的痕迹,当年影片《上甘岭》的拍摄部分完成之后,导演沙蒙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正在冀南创作电影《红孩子》剧本的乔羽为影片歌曲作词。据乔羽回忆,歌词的创作难度极大,需要表现战斗的雄壮,但又不能局限于表现战争的惨烈紧张。乔羽思索数日、创作思维几近枯竭时,他突然从自己第一次看到长江时的情景中得到了灵感,他专程到到当年中央苏区的江西、福建去采风以汲取灵感。
“我是山东人,长江,没有去过。哎呀!一过去以后,实在太好了,它那个船帆都像在稻田里,也没人推,就光看见一个漂亮的帆向前移。它那个味觉也不一样,你闻的味道也不一样,长江是长江的味儿,黄河是黄河的味儿。两岸的稻田也美极了,壮阔与柔美的结合,我即刻就写下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条大河”里有“水”,“让我们荡起双桨”里有“水”,“春雨蒙蒙”里还有“水”……有人统计过,乔羽老先生的词作里至少有二十几首与水有关。“其实,不管哪处‘水’,都有乔羽故乡水的影子。”作为一名山东人,运河的水滋养了乔羽的大一生。
在乔羽的心中,《我的祖国》歌词中写的这条大河,是每个人心中家门口的那条河流。他动情地回忆道:"不管你是哪儿的人,你们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你对这条河的印象都是你儿时的记忆,不管是多小的水沟,孩子们都会觉得是一条大河,而这条河与他们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这条河的记忆,大概人一辈子也忘不了。写成大河,不管哪个地方的人都会觉得是自己家乡的那条河。这首歌周总理也会唱,他经常领唱......"
电影《上甘岭》里一曲《我的祖国》就此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黄河长江皆汇于海,无数人记忆中的河流一起汇聚成中华民族心中的那条母亲河,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是贫穷或是富裕,这样深入灵魂的根都将难以磨灭。
【乔羽个人简介】
乔羽,1927年11月15日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
曾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