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叔叔来支教,带来一个“朋友圈”的爱心
2020-08-31 20: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珠海边检总站湛江边检站民警农卫甲到广西八吉小学支教,为扶贫助学事业奉献爱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陈一波

穿着明亮的警服,一口流利的方言,身上“时常挂着几只小猴子”。2020年第一学期,珠海边检总站湛江边检站支教民警农卫甲成了八吉小学的“新坐标”。下课铃一响,欢脱的学生们便扑到这位“警察叔叔”身上,教室里、操场上都洋溢着银铃般的欢笑。

农卫甲课余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

今年初,国家移民管理局启动定点帮扶支教工作,农卫甲主动请缨回广西老家支教。经过层层遴选培训,今年5月,他进驻广西三江县同乐乡八吉小学,成为一名支教民警,担负学校三到五年级的英语、体育课程教学任务。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导,许多一开始连26个英文字母都背不下来的学生成绩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参与到他的支教“朋友圈”中,为扶贫助学事业奉献爱心。

亦师亦友的“学生朋友圈”

来八吉小学报到的第一天,学生们就对这位穿着警服,还去食堂帮厨“露了一手”的新老师农卫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课铃一响,他们就像一群小蜜蜂一样围在农卫甲身边,叽叽喳喳不停地问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课余时间,农卫甲化身“托尼老师”为学生理发

一开始,学生们总是喜欢猜他的身份,有说是开飞机的,有说是海军的,有说是抓坏蛋的,还有说是厨师……

这份“神秘感”带来的好奇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课堂上,他们眼睛瞪得像铜铃,格外认真地听课。

农卫甲深知,支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尽力融入这里的环境,做一名“当地人”,才能取得学生、家长和村民的信任。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工作之余,他还到学生家里帮忙割草、采茶,和家长聊天,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有一次,农卫甲到学生家的茶园帮忙。采摘茶叶只取顶端初展的细嫩芽叶,初次尝试的农卫甲手忙脚乱,采了大半天也只摘下了2斤,学生的“成果”却是农卫甲的2倍多。

“原来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这个小秘密拉近了学生的与农卫甲距离。一来二去,师生打成一片,上课时是老师,下了课是朋友,他成了许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有些学生还问农卫甲:警号是不是你的电话号码?以后要是想你就给你打电话。这让他分外感动:“支教其实是一个育人、遇己的过程,要与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农卫甲与同事一起动手砌砖,在小学搭建起了简易洗澡房

助力发展变化的“边检朋友圈”

农卫甲成长于广西崇左十万大山,对山区并不陌生。初次从县城前往八吉村的路途中,看到雨季四处滑坡塌方、湿滑泥泞的山路,他才发现,这里比自己小时候的家乡环境还要艰苦。

八吉村雷雨天气经常停电,农卫甲点起蜡烛备课到深夜

在八吉小学,老师们办公的桌椅是十多年前窄长的旧木桌,学生们课余时间争相传阅30多本泛黄脱线的课外读物,体育课上学生们也只有3个边玩边打气的皮球扔来扔去。

最让农卫甲心疼的是孩子们的双脚。雨季里各个自然村前往八吉小学的山路大多泥泞不堪,孩子们心疼鞋子会被弄脏,大多打着赤脚步行50分钟上学。有时出发晚了,孩子们只能一路满头大汗地飞奔到学校。

“希望大家能够奉献出一份爱心,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6月5日,在湛江边检站的呼吁下,驻地30多家友邻单位、企事业团体纷纷慷慨解囊,向八吉小学的孩子们捐赠了248双运动鞋。

湛江边检站也向八吉小学定向捐赠资金8万元为八吉小学翻新教学楼,捐赠水杯、签字笔、书包、文具300余套,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用品100余件,捐赠2台空调及10个电风扇,捐赠图书2000余册,援建一间图书阅览室,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用品。

八吉小学各项物资匮乏,收到农卫甲同事寄来的“新鲜”零食

提升教学效果的“智囊朋友圈”

八吉小学地处偏远,师资力量极度缺乏。全校只有10名在岗教师,大多数兼任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人每周至少上课二十节。

第一次上课,农卫甲就发现,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基础非常薄弱,英语发音带着浓重的“侗式”腔调,有的学生甚至不清楚英文字母有多少个。农卫甲只好一边教授相应的语法知识,一边教学生英语发音,帮助学生打牢学习基础。

农卫甲为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

白天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一天至少4节课,到了晚上,农卫甲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常常要忙到半夜一两点。八吉村的电力供应并不稳定,刮风打雷就容易停电,农卫甲准备的ppt经常派不上用场,只能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教学。

得知这一情况,农卫甲所在执勤队的民警们成立了“智囊团”,承包了农卫甲的幻灯片课件制作任务。有些师范专业毕业的民警还联系了曾经的同学,广泛搜集了许多教学课件,为农卫甲备课授课开拓了思路。

农卫甲的同事“智囊团”利用休息时间帮农卫甲准备幻灯片课件

湛江边检站积极联系驻地共建学校,搜集精品课、公开课教学录像。遇到合适的教学内容,农卫甲就在课堂上一边播放教学录像,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有学生普遍疑惑的内容,再停止播放录像自行讲解。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发现,有时候自己能回答的问题,城市里的孩子不一定能回答得上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大大提升。

在农卫甲的教导下,学生们的成绩有了稳步提升。回到家里,都会向家长宣传老师教得有么好。走在村里,许多人直夸农卫甲,说恭喜孩子遇到了好老师,还询问农卫甲能不能多留在学校一段时间。

村民们时不时还会拿个青瓜、土豆、玉米、粽子之类的土特产送给农卫甲。农卫甲推辞不要,他们就偷偷放在办公桌。

学生们的夸奖和家长的信任让农卫甲深受感动。“这里的孩子大多都很好学,只是缺少一个好的引导。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回到这里,继续支教。”(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郭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