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荇
在今年广州体育节51项全民健身活动中,小冠军美丽瑶乡户外体验夏令营是创新项目,属于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的概念。
营地教育是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新鲜的概念,但其实早在2016年,营地教育已经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力推项目。
营地教育在国外很普遍
营地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围墙的学校”,美国营地协会的定义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以这期活动为例,既包括了融合体育运动的古村趣味定向、提升户外劳动技能的农田生活体验、涵盖传统文化的瑶乡博物馆研学、田园体育篝火音乐会等项目,也有到当地中学捐赠体育器材和爱心物品的环节,其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夏令营、冬令营。
营员家长闫先生说,以前假期常常会带着孩子参加旅游团,但走马观花,纯旅游性质,不像这次有生活体验,又学到知识。他对捐赠环节印象深刻,表示孩子特意拿出了200块压岁钱,买了跳绳象棋橡皮等,捐赠给当地的孩子,感觉很有意义,“以后还会参加这类户外营地活动”。
广州市体育总会秘书处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青少年户外营地活动在国际上相当盛行,从以前的精英运动变成越来越平民化、多样化。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等推动青少年户外营地建设与活动的发展,这也是今年体育节引入这一活动的初衷,希望进一步丰富广州市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中国营地教育仍在起步阶段
冠军营地创始人黄伟茹是国内较早涉足营地教育领域的一批人,从2016年开始主攻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领域,从中获得的成就感难以形容。
“有位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跟着我们参加活动,到现在都五年级了,小时候他妈妈摔倒在地,他完全不理不睬,到现在变成会保护妈妈的小男子汉;有的孩子内向不自信,通过营地活动、团队合作,变得更为打开心扉,乐于助人;我们带着孩子做手工,到市集中卖,得来的钱他们只买了一碗最便宜的粉当午餐,剩下的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这些孩子的成长都令我们很感动”。
中国的营地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各类营地大概1500个左右。2019年出台的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用户规模在3121万人次水平,与整体国内青少年人口基数相比,远低于国际水平。
黄伟茹透露,目前国内的营地教育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推广,在南方主要以市场引导型。发展之初,国家体育总局会给每个营地补贴60-300万元不等,并定期举办免费的师资培训。
目前她所在的公司拥有营地导师二十多人。成为一名营地导师的门槛并不低,公司最全能的一名导师,持有十个以上的行业证书,比如红十字会急救证书、国际户外急救证书、心理类、游戏类、社会体育类、攀岩类、溯溪类的证书等等,而且导师的课程学习每年都会更新迭代,需要不断充电。
从2016年到现在,营地教育在中国保持着每年20%的增速,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比如用地问题,黄伟茹透露,国外大的的营地会得到国家层面或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往往设立在最漂亮的湖泊、森林和大海旁边,但在中国,这些地方都是收费昂贵的景区,一般营地只能开设在基础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花费大力气做改造,做好几年后还有被铲掉的风险。这些都是营地发展过程中的无奈,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重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供图
责编 | 赵亮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