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700年历史的深圳南头古城焕彩绽放
2020-08-27 10: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军

张灯结彩,鸣鼓开街,古老的城门徐徐打开......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岁生日的喜庆日子,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改造提升,近17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焕彩绽放,330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在热烈的气氛中,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南山区委书记王强敲响鸣锣,宣布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正式开放。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据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曾多次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为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

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深圳市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2019年10月18日,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南山区把该项工作作为全区“三大战役”之一,举全区之力推进实施,力争打造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目前,古城内299栋房屋回租工作已完成9成,南北街88栋建筑率先改造完成。

南头古城现有“六纵一横”的街巷格局;建筑1000余栋,包括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保护建筑和34处历史建筑;现有住户超过3万人,流动人口占居住人口90%以上,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15倍。定位于活化古城传承文化,不搞大拆大建,南头古城探索“微改造”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城中村整治的“古城模式”。施工方对古城内的建筑重新修正,既保留了岭南古风特色,又融入了当代审美装饰元素。此外,还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电力、照明、消防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梳妆打扮”后,古城自带“网红”气质,破旧的街道焕然一新,一栋栋居民房变身风情小楼。

330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引入了餐饮、特色零售、文创空间、公共展览等多元业态,共分布南头古城牌坊、南城门广场、南头1820数字展厅等18个打卡点位,可谓移步换景、惊喜不断。街道两侧,既有开了20多年的九街糖水铺、带着古早味的香港莲香楼等老字号店铺,也有精酿啤酒屋、咖啡馆等创意新餐饮;既有插画等传统手工艺,又有双城品味、壹日物仓等文创空间;既有东莞会馆、新安县衙等文物古迹,又有“叠石水景”“竹园”等现代园庭景观.......游城、寻味、看展、观景趣味连连,尽显湾区文创新地标魅力。

古城南北街示范段一角

古城南北街示范段一开放,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打卡,现场琵琶舞、古筝等曲目不断,游街活动精彩连连。古城的原居民们结伴来逛古城,对古城的新环境赞不绝口。作为南头古城原居民代表,南头城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宝华告诉记者,古城改造以来,环境变化很大,作为本地居民十分欣喜。未来会继续支持改造工作,期待古城全面开放,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烟火气十足的古城里,依旧是生活气息满满,现在有了更多文化产业和创意设计、展览的参与和入驻,多了更多文气,相信能给市民更多不一样的古城体验。”南头古城原村民刘裕华说。

按照规划,南头古城改造完成后将分四大功能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吸引粤、港、澳的设计、文化、创意、艺术类人才汇聚古城,加强三地的文化研讨交流与创新创意合作,将古城发展成为湾区文化地标,成为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实习生 吴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