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直面扶贫干部,扶贫精神涤荡年轻心灵
2020-08-26 15:2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进入第二轮评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广大宣
图/学校提供

“很高兴,我采写的扶贫干部口述故事通过了专家们的初审。”这个暑假,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范飞相当忙碌,他报名参加了“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跟随着老师谢治菊教授奔波于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市多个区县开展广州对口帮扶的调研,并对一线扶贫干部进行口述访谈。

该校还有多支“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三下乡实践队,像范飞一样在广东梅州、江西赣州、西藏林芝、四川甘孜等地做着扶贫干部口述访谈工作。

广州大学三下乡实践队成员听扶贫干部介绍情况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全国扎根一线的千百万扶贫干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许多感人故事。

为生动讲好我国扶贫脱贫故事,今年5月,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联合推出“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由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承办,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治菊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

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10多个省区的上百篇口述稿件,近日经过专家初评,有60篇作品入选第二轮评审。接下来,入选作者们将根据初评专家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口述故事,主办方将于9月中下旬再邀请专家进行终审和等级评定,最终评选出优秀稿件结集成书出版。

“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工作协调会

口述故事彰显扶贫干部担当奉献

“我们希望通过口述故事写作的方式,深度挖掘不为人知的脱贫攻坚故事,向社会大众展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扶贫干部形象。”广州市社科联负责同志表示,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扶贫干部拥有个人记忆的珍藏,更是一种历史记录和精神传承,对脱贫攻坚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彰显精准扶贫的制度效能、凝练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总结精准扶贫的中国精神。

谢治菊介绍,口述访谈中受访的扶贫干部既有梅州、清远、茂名等广东省内地市的,也有贵州、西藏、江西等省区的;既有长期扎根贫困村落的本地干部,也有支教支医的挂职干部;他们有的奋斗在西藏高寒雪村、有的深耕在贵州贫穷山区;有年轻热情的“90后”,也有年长实干的“70后”……

我国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与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分不开,更与这些有情怀有担当的一线扶贫干部分不开。

“每一个扶贫干部的口述故事都十分感人。他们真实、朴实地回顾扶贫历程,既讲帮扶工作的艰辛,也讲收获成绩的喜悦,每个故事各有特色,但无不体现出责任、担当、奉献等共同的扶贫精神。”谢治菊说。

广州大学三下乡实践队在贵州罗甸县进行脱贫攻坚调研

年轻学子与扶贫干部面对面交流

此次征集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广大扶贫干部、高校师生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年轻学子们与扶贫干部面对面交流,深入田间地头直击扶贫日常。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171班陈郯同学谈体会时说:“在与扶贫干部们深入交谈后,我才真切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很多干部为扶贫事业舍小家为大家,无论条件再困难也想方设法为村子找出路,为村民谋福祉。他们的扶贫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让我无比敬佩。”

“此次访谈经历更坚定了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决心与信心”,成为范飞和其他参与活动学生们的共同心声。

“年轻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贫困地区,亲身感受扶贫工作的苦与乐,既锻炼了调研实践的个人能力,也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谢治菊教授透露,新学期,广州大学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扶贫密码》的公共选修课,进一步积淀脱贫攻坚带来的精神滋养,激励同学们坚定“四个自信”,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势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