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关键字点睛
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是一个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城市,特区4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才集聚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更是提出建设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
见证传奇
大学毕业生“秒批”落户
“很简单,很方便。在网上提交了毕业证、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接收申请表等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申办材料后,仅十几分钟就批下来了。”今年毕业的研究生陈先生告诉记者,“秒批”落户让他感觉真的是“来了,就是深圳人!”。
2018年6月起,深圳市推行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新政策,在落户方面取消纸质审批文件和现场报到环节,实现系统自动核查“秒批”办理。办理落户的毕业生只需坐在家中,使用电脑轻松操作,就能获得系统自动“秒批”,不用再到行政服务大厅奔波。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半年时间,深圳共接收毕业生108367人,同比增长8.4%,其中通过“秒批”接收90881名毕业生,为申请人节约经济成本共计过亿元,节约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更为可观。
去年2月28日,深圳将无人干预自动审批的落户“秒批”新政策从大学毕业生拓展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全面实现4种人才“秒批”引进,让更多的人才们受益。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市民孙女士特别喜欢的一句话。2009年,她从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到深圳工作。国内外经常出差的她,最喜欢的还是深圳,这里充满活力、创新、包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正是一批又一批像孙女士这样的“移民”人才,才成就了深圳今日发展奇迹。
40年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聚集发展史,深圳特区成立后不久就大胆冲破传统体制对人才的束缚,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系列开风气之先的创新人才政策,吸引了蔚为壮观的“孔雀东南飞”。新时代,随着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深圳又提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广聚天下英才。
北大清华毕业生青睐深圳
去年10月,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公布了2020届毕业生拟招聘名单,20名拟招聘的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9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3人是清北本硕连读毕业生。据媒体报道,这群北大清华毕业生已入职,他们中不少被委以重任,有人成为高三毕业班的老师,更有几位即将成为新高一的班主任。
近年来,深圳一直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布的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来自深圳的企业华为和腾讯是两校2019届毕业生的“大雇主”。其中,华为、腾讯去年在清华大学分别招揽了189名、69名毕业生,是当年第一大、第二大“雇主”;华为、腾讯2019年是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二大、第四大“雇主”。
每年都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打拼。去年,深圳全市就接收应届毕业生10.3万人,引进市外在职人才15.8万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29万人,在站博士后3647人,全年整体新引进人才达28.4万人。不断涌入的人才,使得深圳常住人口持续净流入,去年新增的常住人口达41.22万人,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集聚了腾讯、阿里、百度、华润、恒大、迈瑞等知名企业,真可谓寸土寸金。就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毗邻之地,深圳却大手笔打造了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
漫步在人才公园中,与人才相关的不同主题设计扑面而来,彰显着深圳对人才的尊重:人才广场中心的人才语录石上,“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12个大字意味深长;人才功勋墙上,为深圳特区创立、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被永久地镌刻在上面……
藏在人才公园的种种细节,凸显了深圳珍惜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城市特色。事实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2016年,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专责筹集建设人才住房,并把新引进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2017年,深圳设立首个法定人才日,并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2019年,实现4种人才“秒批”引进。
深圳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方式,以公助民办模式大力支持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大量新型研发创新机构建设,推动形成了创新成果和人才快速集聚的“磁场效应”。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市各级创新载体22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16个,部级创新载体604个,市级创新载体1537个。
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在深圳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可获得上一年度个税补贴。今年6月30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创新委员会、财政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2019年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申报指南》。假设某境外高端人士2019年度在深圳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经补贴之后,最终的实际缴纳个税为15万元。
事实上,个税补贴早在深圳前海已经施行。前海曾在2019年披露,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标香港“标准税率15%”的标准,个税补贴措施实施4年以来,共补贴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补贴金额合计超过1.73亿元。计算可知,每人次的平均补贴金额约为38万元。
落实境外人才个税优惠补贴,是深圳打造国际人才聚集高地的一个缩影。2019年,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部署,积极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推动机制、政策、服务等领域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独特作用,率先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关于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披露,深圳今年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进、培养、集聚、造就适应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深圳将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率先试点技术移民管理,加快推进深港澳人才、技术跨境流动。
数看特区
深圳经济特色1980年建立之时,全市只有2名技术员。2019年底,深圳市专业技术人员达183.5万人。深圳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至2019年,分别新引进全职院士6名、12名、12名、9名;2017年至2019年,分别引进各类人才26.3万名、28.5万名、28.4万人;截至2019年,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累计达15381人。
来源 | 羊城晚吧·羊城派
责编 | 文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