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彦兰
图/广东粤剧院提供
历时三年,易稿十余次,广东佛山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终于被搬上粤剧舞台。8月24日晚,现代粤剧《红头巾》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成功首演。该剧采用倒叙方式娓娓道来,感人至深,看哭了不少现场观众。
据悉,该剧首场演出后,还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连续上演直至月底。其中,8月25、28、29日晚主演为曾小敏、岑海雁、朱红星、唐思果、翟春燕、冼鉴棠;8月30、31日晚主演为梁晓莹、严金凤、朱晓琪、莫伟英、梁妙婷、冼鉴棠。
再现“红头巾”谋生往事
现代粤剧《红头巾》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文广旅体局联合出品,广东粤剧院演出,入选《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传部2019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现代粤剧《红头巾》由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执导;国家一级导演莫非编剧;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主演。该剧描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灾荒年间,三水女人卢带好、阿月和阿丽姐妹结群去南洋当“红头巾”谋生养家的旧时往事。
她们离乡别井在新加坡从事最辛苦的工地工,戴起“红头巾”,默默地承担命运多舛的所有苦难和悲欢离合,始终温婉善良坚韧隐忍地彼此包容、温暖、守护,甚至生死以托地印证了对家国、对亲人、对姐妹之间最质朴的真、善、美。而“红头巾”这代表勤劳奉献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的称谓,最终载进了新加坡的历史,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
展示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
“红头巾”们不屈服于命运,下南洋谋生,从事苦累的建筑行业,但为了家和国,她们把劳动所得省吃俭用支持家人。她们经历了战争年代,忍受了失去至亲的痛楚,逃出了日寇的魔爪,捱到了新中国成立,终于过上幸福的晚年。
“剧中主人公‘带好’这个名字,把某种启示、某种担当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亲切地给予了集体的文化认知——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年月里,‘带好’们坚韧地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族的生存,默默地以辛酸的血汗承担着整个家族的兴衰。”该剧导演张曼君表示:“她们唯一的念想就是给家人、给子孙、给那个生她养她的土地、给这个国家带来好!这应该是创演粤剧《红头巾》人格之美、精神之美的一个最好诠释。”
剧中饰演女一号“带好”的曾小敏在首演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太祖母也是‘红头巾’,这个戏对于我来说更有着特别的感情。‘红头巾’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是中国精神在世界的一种展示和认可。谢幕时,我看到好多观众边鼓掌边眼泪,说明观众被这出戏深深打动了。”
记者在该剧首演现场看到,很多观众眼泛泪光鼓掌叫好。一位从佛山三水专程赶来的观众说:“‘红头巾’是我们三水特有的历史现象,故事很感人!这个戏让我真正体会到女性是多么的伟大。”
不同艺术元素创造新观感
现代粤剧《红头巾》所呈现出的写意舞美是一大亮点。该剧将舞台打造出充满诗意的、抒情的氛围,让观众在看戏听戏的同时,很自然地、感同身受地融入到人物所处的环境中。
此外,该剧还大胆运用创新手法,除了粤剧传统的唱腔和身段,还结合了西方音乐剧的现代舞和摇滚说唱等不同的艺术元素,特别是“船底舱”、“建筑工地”、“走难”等一系列的女性群体舞蹈,让人感受到澎湃的情感表达,再结合独有浓郁粤味的粤剧唱腔,让观众在享受粤剧传统艺术表演的同时有了更现代、更多元的感官感受,耳目为之一新。
资深戏迷张女士观后感言:“很喜欢剧中那几段Rap,诙谐律动,起到了调整节奏、迅速交代剧情的作用。一个本来心酸的故事,穿插这样的说唱,对观众心态也是一个调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