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从这里起步丨深圳蛇口,四十不惑
2020-08-24 08:5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从小渔村、工业区到自贸区,再到先行示范区,蛇口的发展之路愈发清晰

【开栏语】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前,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这一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深圳蛇口工业区、华强北,珠海九洲港、拱北口岸,汕头龙湖等地迅速起步,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不平凡的业绩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发祥地。

从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特区从这里起步》系列报道,多角度反映经济特区发祥地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中的奋斗历程,展现其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敬请关注。

精彩视频请戳↑↑↑(详情>>)

从工业一路到工业九路,从太子路到海上世界,从老街渔村路到种着大榕树的爱榕路……沿着时间的风景线,在深圳蛇口的街头走一走,能感受到“特区中的特区”,40年中的变与不变。

2.14平方公里起步的蛇口虽小,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车4分钱的超产奖励、一条有海底电缆的长途电话线、一句改变中国人时间和效率观念、“燃”了40年的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再到如今世界五百强聚集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蛇口网谷,中国与世界最早连接的“第一窗口”蛇口,40年光阴里印着务实、奋斗、创新、活力的人与事的身影。

在深圳摄影师陈宗浩家的书房里,最显眼的是前海蛇口自贸区的新旧对比照。自1984年他调入深圳南油集团工作以来,每年他都会登上蛇口大大小小的山,在同一个角度,拍摄一张地标定格照。从小渔村到蛇口工业区,再到自贸区,陈宗浩的镜头下,蛇口正在生机勃勃地成长。

1982年,建设中的蛇口(资料图)

蛇口距深圳中心区25公里,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轰隆隆的开山炮炸醒了蛇口,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幕。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从全国来到这片当时仅2.14平方公里的工业区。

在来到蛇口快30年的招商蛇口董事长、党委书记许永军看来,如果要把蛇口40年发展划成每十年一阶段的话:蛇口的第一个十年振聋发聩,是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前行的试验田;第二个十年,来自蛇口的政策、经验在全国各地得以普及;第三个十年,蛇口加快腾笼换鸟,如招商蛇口总部所在的南海意库园区,就是中国最早的“三来一补”厂房改造而来;第四个十年,蛇口是在国际化背景之下践行着中国的新城镇化。

对这段40年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

2015年春天,在蛇口东滨路与南海大道交汇处竖起了一道蓝色拱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由此诞生。拱门以南是11.23平方公里的蛇口自贸区。

拱门以南是11.23平方公里的蛇口自贸区

从工业区到自贸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中,蛇口站立在新的起点之上。统计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1089.5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值854.7亿元,同比增长31.2%。

40年风雷激荡,改革发展浪潮风起云涌,蛇口的幸福宜居生活和奋斗向前的不息梦想仍未改变。18岁就从北京到蛇口,现已30多年,从卖油条摆小摊起家、如今已是餐厅老板的郝连玉,就像这些“不变”情怀的注解——浓浓的人情味与几十年如一的坚守,这也是属于蛇口人的动人篇章。

【风云录】
振聋发聩的口号中 “蛇口基因”历久弥新

蛇口炸响改革开放“第一炮”,也成为改变观念的“春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从“4分钱奖金”到“蛇口模式”

四十载风云变化。在经历多次迁址之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12个鎏金大字最终落脚在微波山脚下的时间广场——这里正是1979年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地点。

这句响彻全国的口号的诞生,背后有很多原因。但理论来自实践,口号来源于蛇口人的行动。“四分钱奖金”便是催生这一口号的实例之一。

1979年7月盛夏,微波山下,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炸山填海的开山炮如同惊蛰的第一声春雷,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正式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大幕。

炸山过后,要把装满土石方的翻斗车拉到不到一公里外的岸边卸下来,当时的施工队沿袭的是“大锅饭”方式,工人们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工分,工程进度十分缓慢。

当年10月,蛇口工业区指挥部宣布了一个消息,工地将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每天必须装运55车的石料,但超过这个定额后,多拉一车,就奖励司机4分钱。从那一天起,蛇口工地上的工人们,每天平均运泥100车以上,一个月下来,每个人都能多拿100多元的奖金,整个工地多创造出了130万元的产值。

“四分钱奖金”大大激发了劳动者劳动热情,提高了蛇口效率,也催生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正是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下,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蛇口工业区率先进行了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了著名的“蛇口模式”,与“深圳速度”并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两道靓丽的风景线。

时间广场的著名口号

“蛇口基因”有更多内涵

也正是在创新活力的氛围下,任正非、王石等一批当时的年轻人来到了这片热土,成就了一个个创业奇迹,种下了现代企业家精神的种子;兴于蛇口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理念,也成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时代强音;早期的蛇口工业区孕育的一批企业,日后他们被人熟悉的名字分别叫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万科、华为、金蝶……

1987年4月,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开业,第二年5月,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蛇口成立。如今,具有“蛇口基因”的平安保险、招商银行成为颇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在2020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平安保险、华为、招商银行分别排名21位、49位、189位。也正因此,从2.14平方公里起步的蛇口工业区被称为“单位面积培育知名企业最多的地方”。

这句用来激励蛇口人艰苦创业、拼搏向上的口号,如今已是蛇口精神基因。“我们就是听着这句话的召唤来到蛇口的。”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人许鼓来到了蛇口工业区,从贸易业到服务业,再到科技业,随着蛇口产业的变迁,许鼓也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一轮轮创业。2015年,许鼓成立了深圳市易联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产业互联网发力。“2020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元年,但我们已经提前了5年布局,因为我们扎根在蛇口的热土上,能更快看到市场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做到先人一步。”许鼓告诉记者,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追求,早已内化为蛇口创业者的实践之中。

今天的蛇口人,也在赋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新的内涵。“40年前,蛇口是零基础的起步阶段,抢政策、抢时间、大干快干,而到了今天,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沉淀,通过科学的供给侧改革来降本增效。”深圳市健匠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冠颖表示。

【再出发】
奋斗不分年纪 “60后”也来创业

蛇口变化映射时代变迁,也激励一代代人

过去的40年,蛇口的角色不断改写:小渔村、工业区、自贸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40年弹指一挥间,蛇口从昔日只有7个生产队、4900名本地人口的荒滩渔民小村,发展成人均GDP超6万美元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这里每个地点、每次变化都是时代的转折。

“新蛇口”的传奇坐标

40年后的2020年,在蛇口渔港码头,迎着南海海风,渔民们将从深圳湾海域采集的蚝运输上岸,依旧年复一年保持着原有传统。不同的是,与渔船共栖的船舶港口,从最初只有一间棚屋的蛇口客运码头变成了可停泊最大22万吨级邮轮、出发前往世界各地的邮轮大港——太子湾邮轮港。

40年后的2020年,8月夏夜,在蛇口地标“海上世界”的明华轮酒店5层甲板上眺望,璀璨灯光与五彩音乐喷泉下,40年前的海岸线早已沧海桑田,成为摩天高楼矗立的城市森林。

从1983年,自广州抵达蛇口六湾“坐滩”的明华轮,再到被改造成宾馆对外营业,海上世界的发展并非都一帆风顺、事事领先,却经过时间洗礼,重焕活力,成为蛇口传奇与坐标。

特别是2009年,蛇口工业区确立了“再造新蛇口”,海上世界成为蛇口舞台中央。如今,海上世界西侧文化艺术中心、南侧的女娲公园,成为本地居民和游客乐意流连的公共休闲广场。从深圳火车站、深圳北站,坐地铁仅需60分钟就可以到达,每天有至少8万人次来到海上世界地铁站。

“60后”开始“老年创业”

海上世界对面是有着苹果、IBM、雀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商汤科技等中国独角兽企业入驻的蛇口网谷。在这里,每天都有无数挂着耳机边喝咖啡边敲电脑的白领,街边老店吃肠粉、喝冰豆浆的外国友人,站在电动平衡车、骑共享单车穿梭在园区的年轻人,这些都是蛇口网谷和蛇口其他30余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日常风景。

蛇口网谷的办公地是曾经的华益铝厂。曾在这里矗立31年的大烟囱,被看作是蛇口工业的温度计。直到2011年,“工业温度计”倒下,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产业园接棒而至。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在铝厂原址建成的招商创库里,电梯口的墙上印着这句话。在这栋楼创业的上海人许鼓,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就来到蛇口。“60后”许鼓笑称自己“老年创业”的动力,就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办公楼方圆1公里内一家家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和大神级的企业家成长奋斗史。

招商蛇口董事长、党委书记许永军说,过去的40年为未来40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工业区的多次转型到自贸区再到先行示范区,蛇口“前港-中区-后城”模式也将越发生动、鲜活。

【亲历者】
点燃改革开放“第一爆”

1979年7月,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在蛇口响起,这个沉寂了多少年的半岛一夜之间沸腾起来,挖土机昼夜轰鸣,为了打破五湾和六湾之间的通道,蛇口开启了多次爆破。

“3.2.1,起爆!”1979年10月4日9时许,时任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以下简称“四航局”)二处四队副队长的倪鹤安按下了爆破电钮,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面前的山,仿佛炸开了一朵大花,砂石都上天了,非常壮观。”时至今日,回想起自己参与的蛇口炸山开路大爆破,80岁的倪鹤安声音仍难免激动与紧张。

41年前,倪鹤安和100多名队友奔赴深圳蛇口,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的首批建设者,拉开了蛇口工业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他们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炸山开路,移走五湾和六湾之间一座拦路山头。经过商讨,工区指挥部提出了采用集群爆破施工法,负责施工作业的重任落在了四队身上。

筚路蓝缕,惊天动地的大爆破,印刻在老蛇口人的记忆深处。“炮声响起时,地动山摇,我和工友们都从办公室跑出来走廊看。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每天都响起轰隆隆的开山炮声,几天就开出一条新路。”当时年仅16岁的打字员林小静回忆,“我听过‘开山炮’的轰鸣,也见证了深圳的奇迹”。

“炸山填海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当时人力、技术不足,大家都只能埋头苦干。”倪鹤安回忆,为了赶进度,烈日下,他们用铁镐锄头挖洞,用竹筐往洞外吊运泥土,挖竖井、刨洞室、装放炸药。“大中午酷暑难耐,为了降暑,食堂还经常给大家煮绿豆汤。”倪鹤安笑着说,“大家铆着一股劲干活,就是为了不辜负国家和组织的信任。”

就在去年,倪鹤安和老战友们重聚,回到深圳,重温当初按下爆破按钮的地方。“变化真是太大了。”倪鹤安感慨。

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

◆197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蛇口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炸开了微波山和大南山之间的山隘,打通了腹地与海岸的联系,被称作“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

◆1979年8月,蛇口客运码头填海工程进展缓慢,蛇口工业区提出运载土石方的车辆,每超产一车奖励4分钱。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批《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1年11月20日,蛇口客运码头建成,香港至蛇口客运航线开通。

◆1981年,蛇口工业区竖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这句体现特区精神和改革开放愿望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在视察蛇口时,登上明华轮,题写“海上世界”。几天后,身在广州的邓小平写下了那句著名论断:“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7年,蛇口工业区管委会改制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董事会,蛇口工业区从政企合一主体转型为单一企业主体。

◆1992年,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不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在蛇口竖起,和时间标语牌相距不到一公里,共同为成长中的深圳植入价值基因,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

◆2015年,蛇口东滨路与南海大道交会处竖起一道蓝色拱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挂牌成立,承担起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使命。

◆2016年10月30日,完成搬迁的蛇口码头正式关闭。同年11月,太子湾邮轮母港开港。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总策划 | 林海利
总统筹 | 孙璇
总执行 | 马汉青 吴江 梁克毅
文字 | 王丹阳 陈泽云
图片 | 王磊(除署名外)
海报 | 何晓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