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岳青
8月20日,92名新一届山区计划“一校一社工”专项志愿者启程前往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参照“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开展为期一年驻校志愿服务,陪伴乡村孩子成长。
自2019年11月起,广东省项目办通过“i志愿”系统发布山区计划“一校一社工”专项招募信息,共有992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志愿者报名。最终,92名志愿者通过面试,并参加了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法律讲解等课程培训。他们将分派到粤东、粤西、粤北66所乡村中小学,参照“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开展驻校志愿服务。目前,已录取的志愿者中,约40%的志愿者的专业为社会工作、社会学、应用心理学、法学等相关专业。
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由于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情感和教育的缺位、当地教师结构、教育理念与知识老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无法得到重视以及有效的调解,反而被“叛逆期”的标签所掩盖。同时,孩子们个人成长的困惑、学业发展的压力等也缺乏关注与支持。
为填补山区乡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潜能发展教育的空缺,自2019年起,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实施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一校一社工”专项,招募应届大学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运用社会工作手法,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潜能发展,预防校园欺凌和青少年违法犯罪。
新一届志愿者中,不乏主动续签的“老人”。去年,2019-2020届志愿者黄爱华在河源市连平县某小学开展悄悄话信箱的活动。“小爱姐姐,我们想自杀,想喝酒。”当收到这封有“自杀”倾向的来信后,她立即联系学生。黄爱华了解到,学生产生这种念头是因为还不适应新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学业压力大。此外,留守在家的他们缺少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缺乏关爱。接下来,她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减压方法:放学后和朋友一起散步,或者到心理咨询室里聊天,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里借阅有趣的书籍……同时,她也经常与她们谈心,倾听她们的故事,拉近距离,慢慢引导她们适应新班主任的管理,并教他们一些与家人沟通、表达、亲近的方法。终于,学生开始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
结束为期一年的驻校服务后,黄爱华选择续签。“我想要弥补今年疫情冲掉的时间,因为我还有很多想要带给学生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此外,在志愿服务期间,与孩子们的接触交流,让她萌生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想法。接下来, “小爱姐姐”的“悄悄话信箱”也将继续在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提供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