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党建朋友圈,广州越秀集结多方力量“绘就治理同心圆”
2020-08-21 20: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8月21日,第四届北京街地区“1+N”党组织共建共创服务活动举办启动仪式。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实习生 卢瑞麟 通讯员 越宣

8月21日,按照广州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在越秀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北京街联合到街道报到的46个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代表,举行“党建引领上下联动 携手共创文明城市”第四届北京街地区“1+N”党组织共建共创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同日,建设街与辖内26家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书。

党组织如何集群联动,汇集多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党建朋友圈如何扩大? 越秀区的北京街与建设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北京街:“1+N”完善基层服务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越秀区北京街辖内24个市、区机关单位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北京街共同举办“先锋先行、服务惠民”志愿服务集市,为市民提供《民法典》普法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新型冠状病毒认识和检测介绍等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志愿服务40余项,并通过认领市民微心愿帮扶困难群众。

地处广州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北京街,辖内有多个市、区机团单位。2018年起,北京街充分发挥街道“大党工委”作用,联动辖区内市、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员服务,积极探索出让机关党建提质增效、机关党员服务基层、辖区机关单位联点共建的“1+N”模式。北京街党工委书记麦碧环介绍,“1+N”的“1”代表北京街党工委,而“N”最开始代表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各类服务和共建项目,现在已经升级到区域内的各级党组织,自从要求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后,“N”甚至还链接到跨区域的资源,扩大了党员服务、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发挥了各级机关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先锋模范作用。

据了解,截至8月中旬,北京街已有1662名在职党员、 46家市、区单位党组织通过“越秀人家”报到开展服务。随着党组织、在职党员到街道社区报到后,“1+N”的力量不断壮大,为辖区单位党建共创、服务共抓、文明共建提供优质平台和纽带,充分发挥了区域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

“1+N”模式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发挥作用,与越秀区开发的“越秀人家”微信小程序中的“双报到”功能分不开。该小程序在原先开发“党员报到”的基础上,新开发“党组织服务”版块,面向各单位党组织,提供党组织报到、服务清单制定等功能。据了解,截止目前,已有492个党组织、34379名在职党员完成报到,已开展扶贫助困、洁净家园、守护平安、文明出行、和睦邻里、党建活动、疫情防控等服务活动1.4万场次,在职党员参加服务活动10万余人次。

“这些‘双报到’的党员和党组织,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下沉一线,并肩作战。”北京街党工委书记麦碧环说。

建设街:区域化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

同日,在越秀区的建设街,建设街道党工委在建设六马路小学召开“携手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党建联席会议,正式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建设六马路小学支部委员会等辖内26家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书。主办方表示,今后,建设街道党工委将组织辖区内报到的单位党组织,围绕辖区内大事要事推进、政策落地落实,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和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把脉会诊,提出对策建议,提供资源清单,开展服务项目“双向认领”,实现有效对接,精准共建。

据了解,早在2019年,建设街就组建了“朋友圈”,与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广大附中、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16家机团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创新探索“党建+”模式,连起区域化党建服务体系,重塑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共同价值追求,呼应城市党建新愿景,不断探索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

大马路社区微改造项目就是建设地区区域化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最生动的写照。据了解,2019年以来,位于建设街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成为大马路社区微改造项目全要素设计的单位。经过微改造后,在大马路社区的拥翠小区,人们可以通过文化长廊了解建设新村的发展历程,还能通过坡道进行放缓改造、无障碍扶手栏杆等各种细节设计,感受社区对老年居民与特殊人群的关怀。

集结各方资源,搭建多样平台。越秀区正在通过“扩大党建朋友圈,绘就治理同心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