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广州两大社区慈善项目邀您参与
2020-08-11 16:0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8月11日,“打造社区慈善‘双创’品牌——2020年广州市慈善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廖培金

8月11日,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广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交流中心和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指导,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打造社区慈善‘双创’品牌——2020年广州市慈善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据悉,即日起,“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2020年慈善空间创益计划”两个项目正式启动。

100万元“撑”入围项目
重点服务社区基层

“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由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旨在广泛收集社区民政重点服务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链接社区多方资源予以解决,形成社区慈善资源共募共用共享机制。

活动中,主办方将出资100万元,为每个入围项目提供1万元或2万元的小额资助,共资助不超过70个项目。

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熊静茹介绍,本次活动的资助对象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及有开展社区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主要针对两类社区项目进行招募:一类是聚焦重点人群兜底保障,包括困境儿童、低收低保等民政重点保障的对象开展的社区服务项目;另一类是围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的社区服务项目。

“与大部分的资助项目不一样,本次微创投的资助对象可以是未独立注册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只需要其在镇(街)、村(居)备案即可。另外,项目的资金总量较小、实施周期比较短。”熊静茹说。

据悉,活动从即日起接受申报,各社区社会组织可通过“广州市慈善会”及“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微信公众号查看详细情况并下载申报书。申报截止日期为9月11日,主办方将于9月中按规定程序评审出拟资助的项目名单后,进行项目签约及资金拨付。10-12月为项目实施期,2021年1月为项目评估总结期,届时主办方将组织专家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抽取创投主体开展末期评估工作。

熊静茹还透露,主办方将从聚焦社区、专业有效、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四个项目维度进行线上评审,并为入围的项目主体搭建社区公益微创投资源对接平台,依托社区慈善基金、“微心愿·善暖万家”等为创投主体实施项目提供资源支持,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渠道与平台支撑。

“我们还会更关注项目的可持续性,例如,在今年活动中获评优秀的项目,明年将自动获得该项目实施的资格。”她说。

全市创建“慈善空间”
运行良好或获经费支持

“2020年慈善空间创益计划”由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共同推出,将广泛联动原有234个慈善标志、201个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及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市民等多元社区主体进行共创,发动鼓励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学校、公园、商业广场、图书馆、超市等各类公共场所、文化场馆、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社区服务设施等加入“慈善空间”的创建,打造一批能够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展示慈善组织、推广慈善项目、提供慈善咨询和开展慈善服务的阵地。

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秘书长徐丹介绍,2020年创益空间申报工作将于8月12日正式启动,凡认同慈善理念,愿意投入精力、物力参与“慈善之城”创建,具备稳定场地设施进行慈善相关宣传展示或开展慈善活动,配备基本的运营管理人员及专人负责“慈善空间”维护与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均可进行申报。经核查、公示无异议后,将被正式命名为“慈善空间”并获颁牌匾。

据悉,各申报主体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功能选择及设定,每个慈善空间设立时应具备不少于2个以上功能。“例如,每年不少于2场慈善公开活动,每年持续在空间内为周围的群众、特殊人群开展相关服务等。”徐丹说。

凡命名为“慈善空间”的活动空间,每年将开展不少于2场慈善服务活动。同时,主办方还将对运行良好的慈善空间设立支持计划,按规按需给予经费支持。更多申报详情可关注“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公众号。

【数说广州社区慈善】

近年来,广州市慈善会持续将慈善资源扎根社区的土壤,助力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起,市慈善会联合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推动全市慈善捐赠站点设立社区慈善基金,旨在以小资金撬动大服务,用小投入激活大活力。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有社区慈善基金62个,其中,在广州市慈善会设立的有32个,并筹集善款逾37万元,划拨金额约31.4万元,主要用于耆乐安居及圆梦计划,扶困安居危房改造等项目;同时,发起“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联合广州市201个社区慈善捐赠站、各领域公益机构等,通过入户探访等方式实现困难家庭的“微心愿”,目前已实现3231户困难家庭的“微心愿”,受惠群众约7124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