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官网发布公示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学校拟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近年来,多所高校均出手对超过学校规定的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对超期学生下“驱逐令”是否已成为新趋势?是否说明高校开始注重从严培养?
南医大近两年共清退44名研究生
记者查看南医大公示的名单发现,该校本次作退学处理的16名研究生有11名为博士研究生,5名为硕士研究生,其中13名为男生,3名为女生。培养单位为珠江医院、南方医院、中医药学院,10人专业为外科学。
公示指出,公示期为2020年8月3日至8月9日,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
记者留意到,南医大研究生院于去年8月也曾发布此类公示,28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8年,硕士研究生5年)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对其作自动退学处理。2019年,广州大学对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内未完成学业的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据统计,今年还有不少高校在“清理门户”。北京交通大学对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作出分类处理;
四川大学多个学院向逾期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要求于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上海师范大学对125名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另据报道,近30所高校在今年1月左右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部分知名高校。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亟需加强过程管理
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是否已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生源成分更加多样化,部分学生的研究能力、专业素养未必适合研究学习与相关工作,达不到考核标准就要被‘踢出来’。”
储朝晖表示,与在读学生总量相比,目前的淘汰率总体还是偏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要提高质量、保证可持续性,必须进一步加大学业标准的执行力度。
“这些学生被退学是研究生管理加强的表现。”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李盛兵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大国阶段,2019年在校研究生数近300万,占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11%,关乎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亟需加强质量管理。
李盛兵分析称,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允许在职培养,存在学习研究与工作的冲突,“博士生被退学,绝大部分是因为这种冲突而超过规定的时限不能提交论文参加答辩。”
李盛兵表示,从管理上讲,对这些达不到学校时间管理与质量管理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清退是必须的,既可以严肃研究生培养纪律,改进培养质量,也可以给其他在读研究生和准备读研的学生以警示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由规模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部分研究生不能毕业或被退学,将会成为常态。”
“集中清退的学生都是超期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有的已经和学校失去联系多年,所以,清退不能说明培养从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出,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
去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落实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
熊丙奇说,“具体而言,就是要落实导师的招生、培养自主权,以此提升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意识,同时强化导师责任,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来保障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导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管理、评价和淘汰,而不是超期之后的集中清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