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骨就能置换主动脉瓣,64岁阿叔8年的困扰解决了
2020-08-10 12:0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对于高龄、体质弱、术前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常规体外循环手术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微创瓣膜置换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李少彬 张尹红
图/医院提供

主动脉瓣畸形伴狭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这些疾病同时出现在64岁的张叔身上,让他的每一个行动都变得十分艰难。

置换主动脉瓣,开胸大手术?张叔一想到这样的手术就害怕,结果没想到,医生只通过1个几厘米的小切口,就顺利完成了手术。

8月2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闫玉生教授团队为张叔实施了微创的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使得张叔免受“开胸之苦”,顺利重获“心”生。

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闫玉生教授团队手术

主动脉瓣畸形狭窄致严重心衰

张叔胸闷气促的毛病已经有七八年了,但以前大多都是爬楼梯、运动的时候喘得厉害一些,吃点药、多休息就没事了。没想到今年,情况突然变严重了,静坐、平躺着都会气促,睡觉也不能安稳,两三个小时就憋醒。

张叔随子女来到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才发现自己的病情已经进展到终末阶段了。

检查结果显示,张叔有主动脉瓣二叶型畸形伴狭窄、返流,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心力衰竭的最高级别。EF值(射血分数)也只有25%(正常人为50%-70%)。

闫玉生教授解释,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升主动脉之间,主要起单向阀门的作用。在心脏收缩时,会开放以便于左心室的血流顺畅射入升主动脉;心脏舒张时,会关闭以保证血液不会返流回左心室。

如果主动脉发生病变或畸形,左心室射血困难、血液反流,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全身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促、心悸等,严重的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无需开胸骨,微创手术置换主动脉瓣

像张叔这样的患者,置换主动脉瓣是必然选择,体外循环下,锯开胸骨置换主动脉瓣是最常用的方式,但由于张叔年龄偏大,心功能较差,同时合并扩张性心肌病,不耐受常规的体外循环手术,且本人也由于高龄,较为抗拒。

经多学科会诊讨论以及家属的慎重考虑,闫玉生教授团队决定为张叔实施微创的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经心尖的TAVR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术?闫玉生教授解释,它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只需要在左前胸开一个3-5厘米左右的小口,通过介入技术,经心尖处的小孔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的位置,取代原有瓣膜功能。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经心尖的TAVR有什么优势呢?闫玉生教授介绍,经心尖入路的TAVR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打开胸骨,几乎没有明显的失血,麻醉时间更短,创伤小、恢复快。此外,相比经股动脉入路的TAVR手术,经心尖入路的输送途径更短,可进一步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

经过40多分钟的微创手术,患者的心功能逐步恢复

3D打印技术助力手术

为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术前,该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真实还原了病变瓣膜及周围组织,不断优化手术方案,指导手术精准实施。

8月2日,张叔的手术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手术室、介入治疗科、超声影像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如期进行。

术前准备、切开入口,术中准确定位,放置临时起搏器快速起搏、精准释放心脏瓣膜、严格麻醉管理、保持循环稳定,随时做好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抢救的准备……40多分钟的手术,各学科团队默契配合、“见招拆招”,整个手术有条不紊,圆满成功。当瓣膜释放和扩张后,张叔的心功能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立即显著改善。

术后两小时,张叔恢复清醒,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术前因严重气喘很难安稳睡觉的他,终于可以安心地一觉睡到天亮了。术后的检查结果显示,张叔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说明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成功得到解决。8月8日,经过几天的术后康复,张叔顺利出院,回家休养。

闫玉生教授表示,TAVR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微创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成熟术式,患者病痛少,术后恢复快,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对于高龄、体质弱、术前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常规体外循环手术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微创瓣膜置换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