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2035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2020-08-07 10:0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到2022年底,广州11个区要建成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8月6日,广州市政府党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节约用水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广州在经济、科技、社会、人口素质、城市设施有较大发展的同时,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创建节水型城市。

根据《规划》,2020年底前,广州要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到2022年底,广州11个区要建成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为推进《规划》实施,广州实施六大类重点项目,预计到2035年每年可节约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量约9.2亿m³,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量约1.3亿m³。

目标:
2022年底,广州11区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持续调节用水产业结构,强化水资源管理,2015年到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火电用水以耗水量计)从48.66亿m³下降到43.76亿m³;万元GDP用水量从24.28m³降低至19.14m³,降幅达21.2%。但当前广州市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用水效率仍然不高。

《规划》从提高效率、健全体制、提升能力和增强意识等方面明确了节水的四大目标。

《规划》指出,2019年底前,广州市已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被命名为“广东省节水型城市”;2020年底前,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番禺、增城、花都区建成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到2022年底,全市11个区建成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9.52亿m³以内;到2025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9.52亿m³以内;到2035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9.52亿m³以内,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显著提升。到2035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5年下降25%和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60以上。到2020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深入实施;到2035年,健全节水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到2035年,水资源监控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成智慧水资源和供水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到2025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到2035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居民用水:
全面实施居民用水阶梯水价
对18万户老旧住宅进行用水改造

《规划》提出,要完善节水减排机制,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初步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确保水资源费应收尽收;建立有利于再生水利用的价格政策;在新建小区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大力建设节水型单位、居民小区。

广州还在工业、农业、生活、建筑、第三产业等领域制定了重点领域的节水规划。          

在抓工业节水减排放方面,《规划》针对火电用水占全市用水比例较大,开展广州恒运热电厂、广州珠江电厂、中电荔新热电厂、广州华润热电厂、黄埔电厂等电厂火电直流冷却水循环改造项目。加大火电、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力度。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全市节水型企业覆盖率分别达到15%、20%和25%以上。到2022年,创建1家节水型标杆企业,力争创建1家节水标杆园区。到2025年,推进白云、从化、花都、黄埔、南沙、增城区建成工业园区再生水梯级循环利用项目。

农业方面,提出发展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到202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提高到12万亩。

对于市民最关心的生活用水,《规划》提出,广州要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对使用超过50年的老旧供水管网、材质落后的高风险供水管网以及中低风险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加快推进智能水表改造计划,力争2021年底前实现分区计量校核智能水表和非居民用户智能水表覆盖率达100%,居民用户智能水表覆盖率不低于国内一线城市;对全市约18万户老旧居民住宅共用用水设施实施改造;全面实施居民用水阶梯水价。

《规划》还提出,全力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全市节水型单位覆盖率分别达到10%、15%和20%。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全市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15%和20%。

同时,《规划》提出,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到2020年,全市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等。

再生水利用:
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30%
鼓励社区安装雨水收集装置

《规划》提出,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2020年、2025年、203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分别达到20%、25%和30%。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河道生态补水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规划》还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全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

南沙区等地区适时启动沿海工业园区微咸水、咸水利用项目。到2022年,开展南沙区海水利用可行性研究,编制具备使用海水淡化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名录,建设1个以上海水淡化利用试点项目。

加强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管理,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码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利用码头等设施装卸油类、垃圾、粪便、煤、有毒有害物品等违法行为。2020年,各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