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年 | 乘风扬帆正当时
2020-08-03 09: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文/韩永辉 麦炜坤

风云激荡,潮起珠江。今年是广东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自诞生之日起,改革开放的“魂”就一直深深扎根于经济特区之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试办出口特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出口特区被正式审议批准改为经济特区,广东改革开放的新序幕由此拉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广东经济特区在党中央的关怀与指引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下,敢为人先、破旧立新,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引领中国实现制度改革与创新,开启了中国区域经济渐进式发展的先河,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描绘出了一幅璀璨辉煌、恢弘磅礴的壮丽画卷。

深圳蛇口。羊城派资料图

一、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广东经济特区从起步即展现出了令全国为之震惊与赞叹的发展加速度,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一次次历史性的跨越。

经历了70年代的萧条后,中国面临着新的历史背景与问题挑战。为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以及福建省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特区在设立初期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布局。

同时,其他地方还在争辩姓公姓私时,经济特区牢牢抓住政策相对宽松优惠的机遇“先行先试”,大胆开拓创新,通过吸引外资、技术、人才以及承接日韩、中国香港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等方式,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打造“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充分肯定了广东经济特区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

在此之后,广东经济特区乘风而上,一改过去依赖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的发展模式,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以“新思维、新战略”为指导,抓住90年代农民工大量涌入广东的机遇,不断扩张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将纺织、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打造为工业支柱,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工业体系,夯实了工业发展基础。

进入21世纪,广东经济特区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的目标,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线,建立了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发展起了一批现代服务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广东经济特区不断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升级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经济特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到改革开放之中,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确带领下,省委、省政府指引经济特区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支撑,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动能,激发出了经济特区推进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在改革开放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济特区创造了无数奇迹,成为广东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40年间,广东经济特区的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地区生产总值由不足20亿元增长到33057亿元,连续近三十年稳居全国第一;财政水平大幅飞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2019年达到4255.9亿元,占广东省的33.6%;人民生活水平逐年向好,其中2019年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实现了近32倍和240倍的增长,成为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

特区奇迹的出现离不开包容、开放、共享、进取的土壤,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生物医药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样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成为了特区不断向上向好的有力支撑。

40年前的边陲小镇已迅速发展为国际化创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以及华侨华人的“侨梦苑”,树立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标杆,实现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二、特区发展之路惟其笃行,才称弥足珍贵

回首40年的沧桑巨变,深圳、珠海、汕头的实践充分证明,广东经济特区是完全符合历史逻辑的,是完全切合人民所需所盼的,是完全契合中国前进方向的,其所积累并取得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在时代奔涌的大潮中不断被检验、继承与发扬。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念。“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以及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是党在面临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对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历史过程。

40年的实践中,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领导一切”的政治标准,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经济特区与党在思想上统一、在政治上团结、在行动上一致,充分发挥党引领改革开放的“掌舵人”作用,开创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范式,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开放新路子。

二是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广东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历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做出探索与创新,其本质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在40年短暂而又光辉的岁月中,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与制约生产力提升的藩篱,不断推进经济特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多元化发展等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三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直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是经济特区一以贯之的重要经验。经济特区的实践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

一代又一代的特区建设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干精神,不断突破传统思想和教条主义的桎梏,实现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共鸣,实现观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相互促进,在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力。

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以正确的方法论指导探索创新。“改革开放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效推进改革开放,既要做到“胆子大”,又要做到“步子稳”。

改革之初,广东经济特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以不惧艰险的勇气以及敢为人先的气魄,冲破旧思想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了一块又一块的坚冰。

当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广东经济特区审时度势、循序渐进,一改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上了提高产业结构协调性、强化生态环境重要性、激活体制机制创新性的全新道路,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以及社会可承受度三者有机结合,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五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开拓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经济特区每一次的突破与新生,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40年来,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推动特区建设、创造特区奇迹,令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走得更宽更广。

三、跨雄关、从头越,大步迈进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航程,广东经济特区站在新起点上,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使命。为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要谨慎走好每一步,继续发挥好“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主动承担起“重要窗口”“引领头雁”的历史重任,让世界看到中国取得的瞩目成就。

下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这步大棋,必须毫不动摇走中国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新时代下广东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不畏深水区,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当好“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牢牢把握广东经济特区的前进方向与航程导向。

下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这步大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增强广东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时代下广东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改革开放的发力对象、主攻方向,形成各领域改革的有机联动、整体集成、密切配合,全面系统地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下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这步大棋,必须把创新作为广东经济特区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新时代下广东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创新放在首位,全力攻克尖端前沿技术高地、多元化提升体制机制运行效率、打造集群化国际化创新生态闭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下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这步大棋,必须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

新时代下广东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落实实现“五个战略定位”,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上花大力气、在推动创新创业上下大功夫、在探索完善治理体系上迈大步子,充分释放蕴含在原有体系中的改革活力。

下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这步大棋,必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新时代下广东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对外开放是经济特区的关键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

广东经济特区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更高水平开放倒逼高难度改革,建设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自贸试验区,推动建设制度型开放体系,加深与港澳在制度、资源等方面合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经济特区面临着新的历史挑战与机遇。

改革的节奏不能停下、开放的步子不能停下,广东经济特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用好改革开放这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抓住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经济特区大船顺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前行,铸造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韩永辉,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珠江学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决策专家;麦炜坤,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