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军人!广州艺博院展出杨之光工农兵画作,再现“火红的岁月”
2020-08-01 16:2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杨之光在艺术创作中努力寻找“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和形式”;他深受徐悲鸿、蒋兆和等老师的影响,把西洋画的光影明暗技法运用到中国画的造型形式中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自8月1日起,“火红的岁月:院藏杨之光笔下的工农兵题材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记者获悉,这次展览以工人、农民、部队战士为题材,从杨之光捐赠的大批作品中,精选出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共27件作品进行展示。

主办方表示,希望观众透过该展览,对那个“火红的年代”有更直观的了解,也对杨之光的创作思路及艺术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铁杆僚机董小海  杨之光 1964年作 纸本设色45×62cm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所提倡的艺术必须反映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文艺思想指引下,杨之光深入工农兵群众的日常生活,到海南要塞的海军部队,到湖南的空军基地,到煤矿,到渔港农村等地体验生活。

杨之光在艺术创作中努力寻找“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和形式”。他深受徐悲鸿、蒋兆和等老师的影响,把西洋画的光影明暗技法运用到中国画的造型形式中去。

浴日图 杨之光 1962年作 纸本设色 153.5×118cm

杨之光这一时期的人物画,体现出坚实的造型能力与精湛的表现技巧。他笔下的工农兵形象朴实而朝气蓬勃,表现了新中国建设初期人们纯朴、乐观、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面貌。

早上好(空军卫生队吴美玉) 杨之光 1964年作 纸本设色 59.8x48c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