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支基层连队的事迹传遍全军。7月29日,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支有着80多年历史的连队,从战火中走来,在时代浪潮中磨砺成长,锤炼出新时代的“硬骨头精神”。
那么,“硬骨头精神”是什么?7月下旬,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硬骨头六连”营区。前后采访数十名战士,记者发现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其中,三位不同兵龄战士给出的答案,让记者看到“硬骨头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历久弥新。
对入伍未满一年的贺亨成来说,“硬骨头精神”可以用“坚持”二字概括。“你只有坚持,才能啃下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每当想放弃的时候,他都告诉自己,也许再试一次就能成功。
当兵前的贺亨成完全不是这样,日夜颠倒、作息混乱,自控能力极差。来到六连,看到连史馆里一块块奖牌时他十分震撼,“感觉来对地方了”。从此,贺亨成变得自律起来,拥有了让他坚持到底的信仰。受战友启发,曾经厌学的他买了人生中第一支钢笔,在理论书籍上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95后”王开对“硬骨头精神”的理解有点特别,因为他曾两次代表连队参加阅兵仪式。2015年9月3日,他与12名战友参加了抗战胜利日阅兵,作为步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那时,王开入伍刚满两年,“没太多想法,感觉很光荣”。
四年后,王开再次走上长安街,擎着“英雄硬六连”战旗接受检阅。要知道,背后的训练难度一点都不小。刚开始集训时,高强度的站军姿,让王开浑身都非常痛。第一天晚上,他就觉得坚持不下去,甚至有点想哭。但是,王开想到毕竟带着连队旗帜接受检阅,“不能给我们连丢人”。
他觉得,“硬骨头精神”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绝不低头,勇于拼搏,直到夺取胜利。
当兵第五年,家里人想让他退伍回家,王开没答应。“一直是连队在培养我,还没有来得及做一些贡献”。当时,他是一名步战车驾驶员,队里这个岗位上的人不多。如果他离开部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培养出新的驾驶员。
“希望能为连队做一些事情再走,就没什么遗憾了”。换防后,“硬骨头六连”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王开又学习了炮手科目,考到了等级证。
六班班长王飞是河北邢台人,入伍已有12年。“坚持”是他第一年对“硬骨头精神”的理解,“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第二年,他觉得“硬骨头精神”意味着不服输;第三年,“硬骨头精神”可以让他付出一切……在连队待得时间越长,王飞感觉这种精神不限于练兵打仗,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入伍以来,“硬骨头精神”一直激励王飞和战友们前进。“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连队的历史才会如此厚重。”看着荣誉室里金色的奖牌,他也在思考,如何将“硬骨头精神”传承下去。
12年弹指一挥,王飞即将满服役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退伍还是继续当兵?“我还想再服役四年”,在部队待得时间越久,他感觉越离不开六连。虽然每天训练苦、生活乏味,但有深厚的感情。
每位六连战士,对“硬骨头精神”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永恒不变的是,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一片赤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