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筑城① 记者跑】建筑工地施工噪声大,治理监管存难题
2020-07-29 14:5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根据12345热线受理中心投诉工单分析情况,2019年共接到与噪声有关的投诉占全部环境保护类投诉工单数量的首位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严艺文

近年来,广州人口增长迅猛,至2019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已达1530.59万人,同比增长4.49%。人口增长带来了房屋、路桥、水务等配套设施的相应需求,然而,在有限的土地上,大量增长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同样增长严重的噪音问题。

“周末想好好休息,附近建筑工地却突然开始施工,噪声实在扰民。”“为什么工地半夜还在施工?”噪声问题一直带给市民困扰。根据12345热线受理中心投诉工单分析情况,2019年共接到与噪声有关的投诉占全部环境保护类投诉工单数量的首位。其中建筑施工噪声占总量的29%,位居各类噪声投诉数量的第二位。

2020年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第五期关注的便是建筑工地噪声防控。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昼间施工噪声过大、夜间连续施工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 建筑施工旧有技术设备噪音较大,噪声污染难以监管、取证等问题,亟待解决。

昼夜施工噪声惹人忧

家住海珠区的陈先生最近很烦恼,“周末好不容易想睡一下懒觉,然而最近工地一早就施工,机器发出非常大的噪声,太吵了!”记者走访时发现,在陈先生小区不远处,一个建筑工地正在施工,机器发出“滋滋滋”的声响。“建筑工地连续施工作业,不采用降噪措施,我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市民周女士表示。

从5月以来,家住天河区的市民马女士几乎每晚都睡不着。原来,地铁11号线天河北施工点正在她家附近。5月中下旬期间,每天22时至凌晨1时,施工点夜间打钻施工,噪声极大,严重干扰周边居民休息。“5月27日凌晨2时,短暂停歇后,施工队又开始大规模噪音施工。”从马女士当天凌晨录制的视频中,钻孔声、敲击声声声入耳,在闹市区寂静的夜晚格外突出。马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本来就入睡困难,夜间施工噪声影响真的很无奈。

昼间施工噪声过大、夜间连续施工等为市民噪声投诉的主要问题。根据12345热线受理中心投诉统计数据,从噪声投诉原因或诉求内容来看,有15015宗认为噪声过大,明确要求降低噪音,占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总量的75%,其中3077宗提到机械设备声音,占4.5%。

有14409宗明确提及与施工时间有关,占投诉总量72%,其中,明确为昼间施工(含早间及午间施工)的有9845宗,占施工时间总投诉的68.3%,明确为夜间施工的有1655宗,占11.5%。其中7220宗认为施工时间过早开始或过晚结束,影响正常生活作息,但并不违反现有时间规定,占投诉总量的36%。可见,施工时间、施工活动(特别是施工设备)噪声是紧密结合的噪声污染扰民的两大因素。

低噪设备普及率不高

据了解,建筑施工常见的噪音有混凝土、搅拌、泵送等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电钻打孔、消防管安装的机电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在12345热线的投诉案件中,部分投诉案件明确指出一些施工设备噪音过大,除未设置噪音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外,部分设置后依然存在噪音扰民;且传统建筑手段存在较多问题,如工期耗时较长、建筑垃圾多、噪音严重等不足。

记者在广州建筑工地走访时发现,部分建筑工地已经运用科技管理手段防治噪声污染。在番禺石楼新城地块的一个在建工程项目中,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项目采用装配式体系代替传统现浇,以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内隔墙板为主,将单栋装配率提高至53%,大大减少现场作业。

预制叠合楼板 

预制楼梯

“在施工机械设备方面,我们使用低噪螺母工具、低噪振动棒、电动叉车三轮车等新型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取代传统钢管脚手架工艺,减少人工搬运及材料损耗。“项目经理王皓表示,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多种降噪措施,争取将建筑工地施工队周围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该项目还为地泵车设置了隔音棚。地泵车噪声源起于车腹,在泵车作业前,将车行驶进入隔音棚内,通过隔音棚的主要成分岩棉板及土黄色板状纤维制品,可有效吸收和阻隔噪声。

地泵车隔音棚

事实上,有新技术、新设备可以减少噪音,为什么多数施工项目并未使用,普及率不高呢?记者了解到,低噪设备、技术普遍价格高昂,如广州地铁岭南广场站建设中使用的双轮铣,需依赖进口;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阶段,成本较传统建筑高约10%左右。此外,很多企业没有使用低噪设备的意识,对于低噪设备、技术了解较少,这也限制了施工企业进一步采取降噪措施。

噪声治理监管取证难

接到上述陈先生的投诉后,相关职能部门马上对该建筑工地进行了巡查。然而,经过30分钟的噪声连续采样后,相关参数显示该工地施工噪声并不超标。海珠区华洲街环保中队副队长张杰明表示,经检测,噪声还没有达到超标的标准,现场属于比较正常的施工状态。

记者查询到,经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等资料,施工现场噪声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的规定,昼间≤70dB(A),夜间≤55 dB(A),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

为什么市民认为噪声过大,而实际未超标呢?张杰明介绍,噪声取样结果与市民所反映的情况有所出入其实比较常见。“不同人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敏感度。”他提到,施工工地的机器并非全天开动,不同阶段产生的噪音也有所区别。正是噪声污染具有随机性、即时性、偶发性等特点,噪声源暂停,噪声即随之消失,事后取证工作难度较大。

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目前,广州在噪声污染监管方面缺乏有效的地方性法规。主要依据国家和省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等规定开展监管。而且,噪声污染管理和执法分属不同职能部门,涉及生态环境部门、住建、城管部门等,进而造成执法处罚工作的重复执法取证、职责不清等弊端。

【下期预告】

如何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夜间施工的噪音管控可以如何改进?噪声污染监管与治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委员们将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回复,响应市民心声。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施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