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均禾街获评“优+”,探索打造城中村垃圾分类样板
2020-07-28 19:0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市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出炉,优+等次仅有10个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图/通讯员 云宣、方洽旋

在刚刚出炉的广州市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全市174个街(镇)里(新成立的龙归街道、大源街道此次暂未考核),优+等次仅有10个,白云区均禾街榜上有名。

据了解,均禾街95%住户都在城中村,在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全国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均禾街通过将邻避项目打造成群众休闲场所、建立出租屋主负责制、推出“垃圾分类巴士”、打造“红黑榜”等一系列组合拳,探索打造城中村垃圾分类样板。

垃圾房旁建休闲广场、科普馆
巧妙化解邻避问题

在均禾街清湖村新时尚广场,有这样一个垃圾房,居民不但不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反而每天到这里散步、休闲。原来,街道将垃圾房旁边的杂草地改造成了休闲广场,并建起了一座垃圾分类科普馆,使得垃圾房不但不被嫌弃,反而成为科普馆的一环,吸引群众前来参观。广场之前由于缺乏管理经常散发着臭味的公厕也经过升级改造、严格管理,变成设施齐全、毫无异味的新公厕。

在垃圾分类科普馆,均禾街有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垃圾分类大数据云平台,大屏幕上均禾街累计回收垃圾总量、垃圾回收类型、均禾卫士参与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

据悉,待进一步完善后,云平台还可以看到每个垃圾收集点的高清监控视频,查看群众分类情况,以采取进一步奖罚措施。“这个科普馆主要是给当地村民、学生,还有外来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垃圾分类的场所。”该负责人介绍,误时投放的垃圾房设有投放区、洗桶区、二次分拣区,还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垃圾投放口,从小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垃圾投放点是典型的邻避项目,尤其城中村楼密人挤,有空地也距离居民区较远,不适合建垃圾投放点,选点建设是个难题。”均禾街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合理布点,街道转变思路,将误时投放垃圾房和公厕建在一起,打造成口袋公园。对定时垃圾投放点则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做到每个投放点撤桶后洗干净地面即是休憩的小景点,逐步取得了群众的理解。

截至去年11月,均禾街已建成98个定时投放点和14间误时垃圾房,基本满足了投放需求。

推行出租屋主负责制
组建“垃圾分类巴士”流动收运队伍

因地制宜,注重结合城中村社会环境特点制定有效务实的垃圾分类管理措施是均禾街有效推动垃圾分类的法宝之一。

据统计,均禾街有户籍人口3.1万,外来常住人口30.5万,全年流动人口约25万,总管理人口58万。针对城中村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归属感不强,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均禾街一方面利用街道门禁办理点对外来人员开展定向垃圾分类宣传,另一方面紧盯关键责任人,推行出租屋垃圾分类屋主负责制,由经济联社与屋主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压实屋主的主体责任,由屋主负责租客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

租客不配合,由屋主解除租约,屋主不落实,由联社处罚屋主。允许出租屋楼内放置分类垃圾桶,由屋主负责定时定点精准投放。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租客因工作时间与垃圾投放时间有冲突无法定时投的问题,也解决了流动人员因归属感不强垃圾随处乱扔的问题。

“我们还准备将多次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外来流动人员列入门禁卡黑名单,在均禾范围内不能再次租住。”均禾街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偏远户少区域,不适合就近设置垃圾投放点的情况,均禾街则组建“垃圾分类巴士”流动收运队伍,配备流动分类垃圾收运车,设若干站点,群众只要定时到垃圾公交站点投放就行,大大提高了投放便捷性。

措施要务实,分类才扎实。据悉,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均禾街定制了三种垃圾分类投放办法: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基本采用“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精准定点投”的方式;流动人口采用“租客楼里分好类,屋主负责精准投”的方式;住户分散的区域,用“垃圾分类巴士”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就是“屋里分好类,定时定点上门收”的方式。

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激发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均禾街还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和“两委”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强制垃圾分类约束力,促使文明习惯更好形成。在专业部门和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各经济联社拟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在村规民约中增加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条款,并设立“红黑榜”制度,除了影响年底分红和绩效奖之外,对做得好的家庭将给予一定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将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并在日常办事、征兵、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一定的限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