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从市县到村镇,从街道到社区,基层政府是社会管理指挥系统的末端神经,也是联系群众血肉的毛细血管。基层组织和干部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牵线搭桥、保驾护航的作用。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广东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基层党建,维护社会稳定有序;通过周到服务企业,落地良策助推复工复产,为确保基层良好运转提供了生动案例。
联系群众
党建引领基层稳定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如何让基层群众与防疫政策方针方向保持一致,是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面临的新难题。广东省阳江市的乡村振兴工作已走过两个年头,阳江市阳西县委书记助理张德锦已在任期内履职两年。2018年,阳江市委为辖下的每个县均派出一名“特派员”,以协助县委书记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张德锦便是其中一员。
深入基层走访是每个“特派员”的日常任务,张德锦也不例外。履职两年来,他走遍了阳西县的38个行政村。疫情期间严防严控,既要防止疫情扩散,又要密切走访群众,这让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艰难。但张德锦并未因此放松:“我们既是市委的特派员,又是代表群众的监督员,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政策一棍一棍地敲实到每个点上去。”
类似张德锦这样的基层“特派员”还有很多。2018年至今,阳江市县两级机关共向农村基层派出了1600多名优秀干部,他们的使命是完成中共中央组织部交给阳江的“把党组织建在村民小组上”的试点探索任务。目前,阳江市已在710多条行政村、9600多个村民小组中,通过独立党支部和联合党支部的方式实现自然村党组织全覆盖,把农村党支部打造成为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一线指挥所。疫情期间,这支队伍更是成为建立防疫信心、维持基层稳定有序的中坚力量。“农村村民小组建立了党支部,村民小组的工作就有了方向,工作也有了质的提高,最表层的毛细血管也就打通了。”阳西县委副书记关英芬对此给予积极评价。
维持基层大盘的稳定,企业党建组织也不容忽视。在广州市花都区,289个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期间主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做好防疫知识宣传、隐患排查、物资筹备、员工食宿保障等工作,为公司员工健康和复工复产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服务企业
良策助推复工复产
疫情之下,保基层运转,就是要保障政府各级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开门办公的经费,使教育、医疗、治安、水电、公交等公共服务正常运转,这是推动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也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刚调任广州市荔湾区司法局岭南司法所所长的王珊珊,履职之初就面临着这场“大考”。
王珊珊所在的荔湾区岭南街,辖内云集大大小小的服装批发、药材批发、电子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52个,这些市场吸纳了众多劳动力。王珊珊考虑到,“停产停工导致债务纠纷高发,矛盾如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复工复产进程,还有可能进一步诱发社会事件”,于是,她围绕收集社情民意、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及时研判预警不稳定问题的苗头和风险隐患等方面开展工作。
面对纠纷,王珊珊总是前往实地了解诉求,为避免人群扎堆聚集,她及时与市场管理方和商户沟通,搭建对话平台,组织各方选派代表进行平等协商。截至目前,王珊珊共参与了现场调处40余次,接待来访群众约1500余人次,督促市场管理方完善相关工作预案6次,为当事双方搭建沟通平台40余次,深入一线对近300户商户进行了摸排。
面对“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的新形势,基层政府通过落地政策助推复工复产,加强服务企业。广州市花都区推出了“亲商助企二十六条”等惠企举措;花都区委、区政府牵头开发了复工复产指挥信息平台和“花都企康”微信小程序,全天24小时向企业提供复工复产咨询、困难反馈、防疫物资申购等服务;各镇街党(工)委、汽车城园区管委会党组织牵头组建了帮扶小组,按行业、分片区实行包干,对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实现“1小时上门”服务。
助企帮企政策落地开花,基层政府造福基层群众,类似的例子在广东还有很多。只有基层有效运转,才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六稳”“六保”。
数说
●今年财政部建立完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对受疫情等影响大、财力困难地区给予精准支持。截至7月6日,除按规定预留资金外,广东将中央直达资金全部下达基层,省市县三级直达资金下达率均为100%,下达进度居全国首位。
●为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广东织密基层组织防疫网,全省25932个村(社区)共划分140005个网格,配备了177384名专兼职网格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