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孙梓青
连日来,关于“杭州杀妻案”的报道充斥于各大新闻平台,而与之相关的种种讨论和衍生,为网民“津津乐道”。人们对于恶性刑事案件的持续关注本属正常,但一些个人和自媒体却借此案件大肆炒作,将原本严肃的案件报道变成一场“网络的狂欢”。
媒体本应对案情进展进行合理客观的报道和追踪,但是部分自媒体为了蹭热度、追流量,对案情进行轰炸式报道,对案件细节进行故事化演绎。
一些媒体刻意抓住“神秘失踪”“城市碎尸”这些抓人眼球的词汇,用写离奇小说的手法刻意描绘作案的细节。有的“网红”博主为了蹭流量,特意跑到受害人的小区进行直播拍摄,闹得小区居民人心惶惶,十分反感。
还有一些营销号借题发挥,煽动“恐婚”情绪,贩卖焦虑。更有甚者,拿“绞肉机”“化粪池”“两吨水”来开玩笑,造话题。一时间,舆论场上各种声音嘈杂,乱象丛生,而这些自媒体的介入早已超出正常新闻报道的界限,变成一场以追流量为导向,罔顾道德和法律的“网络狂欢”。
不可否认,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已经成为新的舆论生态。但是,更多行为主体的参与并不意味着可以胡来。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新闻报道更加需要正本清源,以客观的态度反映事实、追问真相。
在面对这种恶性刑事案件时,媒体的职责在于让普通民众能够更加清晰了解事实,平息民众恐慌,反思悲剧根源,进行正确引导。但是现在很多自媒体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追求流量为第一考虑,不惜混淆视听、借题发挥,甚至以戏谑的口吻描绘恶性惨剧,这不仅会侵害媒体自身的价值,而且不利于构建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甚至会对案件当事人亲属造成更大的伤害。
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在追求流量和热度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都应尊重新闻伦理,这才是新闻媒体的应有之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