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一下明代土司有多豪!173件/套出土文物亮相南越王宫博物馆
2020-07-24 18: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一个字,太美了!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艳萍

金仙宫夜游分心、金镶宝腰带、青花松竹梅纹托杯、红绿彩花卉纹带盖梅瓶……173件/套明代的精美文物来到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述说明代土司的故事。

7月24日,由南越王宫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平武报恩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开展,将持续展至10月15日。

展览现场

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央王朝推行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随着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和夷夏观思想的形成,如何处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成为历代王朝的难题。 


展览现场

13世纪始,中央政权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允许世代承袭管理当地,实现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化管理,体现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影青双龙耳瓷方瓶(明代)

平武,古称龙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之地,属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地带。平武土司始于南宋末期,以王、薛两家族为主的客籍汉族土司,历宋、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统辖了当地长达近八百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承袭时间最长的汉族土司之一,创造了独特的土司文化,在土司制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遗留下了丰富的土司遗存,包括衙署、祠庙、墓葬等。

施彩飞天石浮雕(明代)

本次展览精选平武明代土司薛继贤夫妇合葬墓和宣抚司佥事王玺家族墓出土的173件/套文物,分为 “羁縻徕远”“土司制度”“土司尊荣”“信仰崇奉”和“改土归流”五个部分,包括金银、玉石、陶瓷等生活用器,葬具和墓室石刻等,系统展现了一幅平武明代土司金玉满堂、雍容别致的生活画面。观众可从中一窥明代平武土司的政治、文化风采。

展览现场

【重点展品】

一、金仙宫夜游分心(王文渊夫人墓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金仙宫夜游分心

该展品整体呈山峰形。中部有两柱葡萄,高柯拥接,抱成圆框,一人骑马穿行其间,马前有提灯开路者,有吹笙、起舞者,马后有举扇侍奉者,且圆框左右各有随从十五人,或持扇,或击鼓,或操琴,或弹琵琶,或托物品相随。行列下方为一道栏杆,栏杆下方为多多流云,背景为宫殿楼阁,周边均环绕连珠纹。

其上有人物四十个,皆是立雕或高浮雕,玲珑剔透,层次分明,给人以纵深的立体感。背面以金箔模压出房屋及四个横置的管状穿孔。

二、金镶宝腰带(王文渊墓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金镶宝腰带

该展品为一套革带,仅残存带垮。金质,镶宝。以肘为界线,前有十一:中间三方称为“三台”,一大两小,小者一对即谓“左辅右弼”,三台两边各为三枚桃形垮,即所谓“南斗六星”,桃形垮外接一对辅弼,以上为前之十一垮。与辅弼相接者为插向两侧的䤩尾一对,䤩尾多为圭形,肘后侧为大小一致的七方,称为“北斗七星”。

三、白底黑花高士图荷叶盖罐(王玺墓出土,平武报恩寺博物馆藏)

白底黑花高士图荷叶盖罐

白底黑花高士图荷叶盖罐为钹形盖,宝珠钮,荷叶边。器身为侈口、圆唇、矮领、鼓腹、平底。盖饰莲瓣、云气及花草纹,罐身肩部饰锯齿纹,腹部为三组桃形纹饰,一为高士礼仙图,一为花卉,一为瓜果。近底处饰波浪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