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广州3920所中小学、托幼机构开展因病缺勤网络直报
2020-07-22 22:1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近年来大力推进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广州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得怎么样?

7月22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专业工作组来到白云区疾控中心、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南农贸批发市场、松洲街富力桃园社区等现场视察传染病防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情况。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市通过积极构建传染病防控体系,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取得了新冠肺炎等新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阶段性重大成果。

目前,全市405家医疗机构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市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勤和晨检网络直报,覆盖全市3920所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广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100%,病原查明率100%,现场规范处置率100%。

广州:
5月4日以来无新冠肺炎本地病例报告

据了解,1995年,广州市结合实际制定颁布了《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今年,根据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再次启动规定的立法工作。

视察座谈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端华介绍,近年来,广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持续加强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灵敏可靠、协同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有效遏制了登革热疫情,科学防控了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疫情,有效防御了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肺鼠疫等疫情的输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今年5月4日以来,广州全市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方面。周端华介绍,广州近年来大力推进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

其中,全市405家医疗机构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开展新发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的监测;广州传染病报告质量一直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100%。

此外,广州还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涵盖医疗机构、学校、药店及重点场所的监测哨点网络,在全国率先对全市3920所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开展学生因病缺勤和晨检网络直报。

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广州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还积极组织开展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清除卫生死角为重点的冬春季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截至7月19日,累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1.07万人次,清理垃圾杂物72.4万吨。目前全市创成国家卫生镇23个,省卫生镇12个,省卫生村885个,力争2020年底实现卫生镇全覆盖。 

在白云区疾控中心,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勤华介绍,白云区人多地广、城乡结合,交通、物流发达,中小企业多、环境卫生压力大,加上白云机场、市八医院等都坐落于白云区,传染病防控压力和难度都非常大,广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是在白云区。

疫情以来,白云区疾控中心已完成2.7万份核酸检测,约占全市区级疾控机构检测总量的1/3,也是广州市第一个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区级疾控机构。

白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卢绮文介绍,截至目前,白云区已连续27年保持“无脊灰”状态,2016年,白云区率先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各类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为抓好传染病监测预警,白云区56家医疗卫生机构均承担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纳入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网络直报覆盖率100%。

建议:
临时“发热哨点”常态化、固定化

视察调研中,代表们了解到,传染病防治的短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仍普遍存在,如人员编制不足、待遇偏低等。如何为基层配齐、配强传染病防控的专业人才?杨勤华向代表们呼吁,希望能对疾控中心实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


在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的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为进入人员测量体温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长徐慧芳认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的人力短缺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如何在编制有限的前提下,更好做好传染病防控应急工作?她建议,可以引入志愿服务。“比如一些检测体温等技术工作,我们可以培训一些专业志愿者队伍,让他们一起来做。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社会组织受疫情影响反而有人力富余,可以更好发挥他们的力量。”

她还建议,要加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除了监测预警信体系,也希望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更好发挥疾控部门的作用。”

调研中,广州市人大代表、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栾玉明发现,很多基层卫生服务站点门口仍搭着发热监测的帐篷。考虑到突发传染病威胁可能长期存在,他提出建议,希望把这种帐篷式的临时“发热哨点”固定下来,制度化、规范化、硬件化,建成“发热哨点门诊”,而不仅仅是个形式,以常态化防控传染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