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红色的漫步道、绿色的草坪、蓝色的儿童活动空间、五彩斑斓的花卉……长约1.5公里的广州海珠碧道示范段一期宛如一条彩带在珠江边飘扬。
海珠碧道示范段一期建成开放半月有余,市民的评价如何,未来有何计划?7月15日上午,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示范段一期一探究竟。
市民盼便民设施更丰富
从会展西、会展中有轨电车站或阅江中路、会展中心码头公交车站下车,便会来到海珠碧道示范段一期。海珠碧道示范段西起华南大桥、东至琶洲北涌,全长2.6公里,一期为华南桥底至东下沉广场,目前已建成开放;二期为东下沉广场至琶洲北涌,计划2021年3月前完成。
记者看到,已建成的一期碧道包括漫步道、慢跑道、自行车道,与珠江水道、有轨电车道,形成“五道合一”,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造设施精彩纷呈,如防洪墙变身珠水文化堤,记载珠江沿线众多历史地标以及人文故事,包括传说中的海珠石、海珠寺,最初功能为港口、航道航标的琶洲塔、赤岗塔,世界商船汇聚的黄埔古港古村等;林下空间被抽疏打造成碧道儿童公园,而是有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孩子们上蹿下跳玩得满头大汗;废弃的铁棚改造为会展波浪草坪,挂有“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13个大字;下沉广场打造亲水空间,设计阶梯,未来还可做小型表演场……
在碧道儿童公园内,60岁的梁叔带着3岁半的孙女玩耍,梁叔自5岁起就住在磨碟沙附近,他表示半个世纪来看到阅江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建成了碧道更是漂亮。“这里离家近,环境好,功能齐全,我和孩子都很喜欢。”梁叔表示,希望碧道未来有更多的儿童设施,增加遮雨篷等便民设施,交通也更便利。
梁叔的愿望也许在未来不久就能实现一部分。海珠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华东向记者透露,海珠碧道将在沿线节点打造多个党群服务驿站,采取“党建引领、社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共享互助模式,展现红色元素,突出服务功能,将每一个驿站打造为契合群众需求的新地标,每一个节点打造为群众生产生活阵地。第一个驿站计划在一期中段建设。
打造“环岛+湿地”的“海绵”碧道
示范段只是开端。王华东表示,在今年内串联起大元帅府、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洲头咀抗英纪念碑、志愿者公园、邓世昌纪念馆遗址等一大批散落在区内的“红色明珠”,实现20公里无障碍贯通;五年内实现43公里环岛碧道全线贯通,直达海心沙、二沙岛及中共三大会址。
“我们正在做前期规划设计,43公里环岛碧道主要是沿着珠江前后航道铺设,目前还有很多断点,我们建设碧道过程中会将断点连接起来,使市民、游客能顺畅通行,另外一些不符合碧道标准的景观和设施也会一一完善与提升。”王华东说。
海珠区建设环岛碧道,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城市品质,也是为了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参与该碧道建设的设计师郑庆之介绍,环岛碧道采用全新的排水设计,不再采用传统的排水沟,所有的雨水先收集于草沟、雨水花园,再通过渗井渗管净化渗透到地下,约有1.2公顷的海绵设施,为城市解决暴雨积水问题。
海珠区还将把环岛碧道与被誉为城市“蓄水池”的海珠湿地联通,以碧道建设为牵引,沿河道恢复海珠湿地生态系统,今年内建成湿地联通碧道9.7公里,为市民提供在城市和绿地间穿行、珠江和湿地间漫步的自由空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